数学的学习只靠老师的引领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学生学习所要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我们生命的树枝盛开的一朵美丽的花朵,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至关重要。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之中慢慢形成的,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为高效课堂打基础。
通常我们说让学生“学会”远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会学”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这也是我们高效课堂常说。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如何和小组交流解决难题,怎样探索问题,获得答案,只有学生会学数学了,才能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才有兴趣去探索去发现问题,才能有更强的求知欲,才能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教学案为载体,做好课前预习,为课堂展示铺好路。
课前预习的好坏,预习的程度直接会影响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要让学生在预习课本时随时记下基础知识点,更要让学生把看不懂圈划下来,上课时就有了主要关注点。
我校是以教学案为载体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所以,教学案的质量至关重要。我认为在编写教学案时应注意把握这样几个原则:一要有指导性。必须紧贴教材,能让学生在教材中求得答案,才能激励学生去学。二是要针对学生实际,问题不易设计过难,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导学案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跟好的让学生课前预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关键就在于学生能否坚持,每次学生的预习程度需要老师在课前作业的批改中就可以进行检查,知道哪些是学生的难点、易错点,在课堂教学中就有针对性。
三、在课堂自学、互学、展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学生习惯上课听老师的讲解,所以上课有时候就没有积极性,课堂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所以我校提出了359的教学模式,我们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在交流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应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思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最后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在听到学生的解题思路之后,让其它同学根据该同学回答来谈谈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最后老师在做归纳总结,做课堂的舵手,当学生得知老师的正确结论后在对自己的答案,就会记得更好,才会对知识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坚持最后10分钟的当堂检测,课后搞好复习的习惯,为高效好保证。
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当堂检测,旨在检查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以便于查漏补缺。课堂检测是在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可以防止学生抄袭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课后复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自主认识到这是完成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必须途径。要培养学生这个好习惯,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然看到成绩的提高,产生学习兴趣,就会坚持课后认真复习了,因为”习惯成自然!
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老师在解答问题时,要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动脑筋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养成了爱问问题,自己去探究新结果的习惯,大脑就变得很灵活。
总而言之,要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有效,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前重视教学案的编写,搞好课前预习,课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展示,课后引导学生搞好复习进行巩固,这些都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从学会学习转变为会学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就会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成绩也就会不断的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