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成章初级中学 蒋仕先
最近一段时间,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育哲学》一书,书中海量的信息,带给我诸多思考、碰撞、启迪,带给我新行动的兴奋与动力。
通读《教育哲学》一书,四个教育原理构成其灵魂:社会转型必导致教育在刚性教育与柔性教育之间重新作出选择;有效的体育要么依赖于劳动要么依赖于运动;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总是立足于情理冲突并由此走向情理交融;有效的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心物冲突并由此走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兴发教学。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劳动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劳动教育,对学生而言,劳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手工劳动,主要包括家务劳动和社区服务;二是学习,尤其是自学;三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是人的本性,如果家长或教师不阻止和压制孩子的主动性,孩子会一直保持主动活动的冲动与习惯。家长或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主动做事的方向和方法。好的家长或教师总是充当守望者的角色,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主动尝试错误,在主动尝试错误中了解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其亲自去承担。每个孩子都必须自己呼吸,自己饮食,自己负责。“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智慧的父母会把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当做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有家务劳动习惯的孩子往往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并因此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孩子通过必要的社区服务,学会帮助他人又学会必要的生存技能。让孩子在劳动中建立责任感,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和积累责任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就应该亲自担当,即使遭遇挫折与失败,也不抱怨,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救助或救济。有劳动习惯的孩子会逐步掌握独立的生存技能,遇事镇定,处事果断。
作为脑力劳动的课业及其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任务与职责。劳动的总体特征是自食其力,自食其力在家庭中主要体现在家务劳动,而在学习上主要体现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好的课业所呈现的知识体系不仅有用,而且有趣。这种有用而有趣的课业总是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但学生也会遇到不那么感兴趣的课业。无论学生对所学课业是否感兴趣,都可能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如果学生遇到不那么感兴趣的课业,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对学生来说,课业及其学习就是一种劳动,学生的劳动主要就是课业及其学习,逃避学习就是逃避劳动。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劳动教育在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在劳动中凝练的智慧和勇气正是当下生活最为缺乏的精神营养,因而劳动还原了生活的本真面貌,我们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教育是生命教育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劳动教育是生存教育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本质上就是生活教育。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遭遇的压力越来越大, 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 而应对压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极其薄弱,心理素质也相对较低,导致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出现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现象。而劳动最大的益处就在于使人直面体验生存的艰辛,感受自然界所有生命融为一体的协调性,并在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体验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磨练自己的生命意志,实现从自身的心理适应到社会适应的转变,从个人生存到社会生存的转变。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所铸造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对个体社会生活实践的影响巨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劳动教育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点,并以学生的幸福生活为归宿的融真、善、美于一体的教育。
总而言之,《教育哲学》一书,使我从哲学的高度思考教育现象,懂得了许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对教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为武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