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韩燕
学校转型以构建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最大限度的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转型后的学校校园里群体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并存,各种影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和谐的校园生态。在教师的转型中,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我的理解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要去发现的,发现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没有发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现就察觉不到值得我们欣赏的闪光点,没有欣赏就无法找
到激励的理由,所以,教育是一种发现、一种欣赏、一种激励。
一、教育是一种发现
教育是一种发现。教育者在施教中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是教师实施教育管理,班级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必要手段。只有进行不断的发现,教师才能在全方位管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把握住学生发展的内在线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师不仅要勇于发现,而且要善于发现,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创造性的进行管理,开展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所发现,就要有一定的办法,要深入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让我们的发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就会苍白无力。这就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要讲究精细化,简单粗糙的管理无法形成合力,没有针对性,时效性,也就达不到我们教育管理的目的。只有精细化的管理,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精细化的管理中,我们才能找到发现的源泉,形成时刻关注学生,事事了解学生,有效引导学生的良好局面。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在教育中去努力发现,就能体会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我们的教育就会充满乐趣。
受教者的学习过程亦是一种发现。没有学生发现式的学习,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学生发现的过程无外乎两个结果:一是有所感悟,二是提出疑问。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多种多样的探索目标共存,然后对这些目标进行变形、提炼、归类和总结,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了解进展、预测结果,辅助发现,并且适时地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在发现中达成目标,完成我们教育的指向性任务。
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必然结果与至高境界,是学生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表现。然而由于受生活经历、知识视野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学生对许多问题的探索,肯定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学生的发现就为教师的教育生成宝贵的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可以相机指导、适时点拨,必要时进行补充和纠正,提炼和深化,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逐步提高认识能力。
教育要从选择性向发展性改进,就要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进行发现。教师在发现学生问题的前提下才能体会工作的得失,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加以实施;学生在教师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地再发现,从而获得新的认知。双方在发现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改变教育实施的方法、手段,合理及时地调整教育的定向性目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发现的过程就是动态变化的生成过程,及时发现教育和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改造运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确保教育的高质量。
二、教育是一种欣赏
发现的目的也是为了欣赏,发现的过程是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而欣赏则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积极性评价。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欣赏。带刺的玫瑰我们可以欣赏,平凡的仙人球我们也可以欣赏。在发现之上去欣赏,就不盲目,就不是胡乱吹捧,就能真正客观地去评价学生,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欣赏是一种艺术。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如温暖的阳光,能融解学生心中的冰山。春风比西风更能退去游人的衣裳。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育中,当我们用欣赏的心灵来面对教育中的一切时,我们会发现,学生会因为我们的欣赏而活泼可爱,学习会因为我们的欣赏而趣味十足,课堂会因为我们的欣赏而充满诗意……。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用一颗善感的心去欣赏。千万不要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盯着痛苦,并让痛苦充塞在自己的心胸;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只盯住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进行一番所谓“耐心”的说教,反而使学生产生逆返心理,收效甚微,甚至于事与愿违。因为,学生所需要的并非是那些道理,而是改过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
欣赏也是一种收获,一座桥梁,它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缺少欣赏,教育会变得异常的乏味。拥有了它,我们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在教育中释放出更多的智慧。这对学生、对自己都是莫大的幸福。课堂中对学生一个关注欣赏的眼神,作业上写上一句欣赏鼓励的话语,生活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赞美,在我们教育者的角度,我们只是将教育这件平凡普通的事做得更富有人情味,而对于学生而言,他获得的是信心和勇气,他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欣赏有的时候也不一定要表扬,而是一种相互间的了解。以前我的班级里有一个男学生,因为高一的时候,比较贪玩,成绩一直不怎么理想,基础也十分薄弱。进入高二后,面对日益紧张的学习,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他来找我,很直接的说:我不想念了,没有理由。其实我内心知道,他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所以才作出了这样不成熟的选择。看来前面好几次的谈心并没有治本。我们就找了地方坐下来,像兄长一样,一坐下来,他就放开了,并且讲出了他的出发点,果不出所料。我这次可是有备而来了,首先,我和他一起分析现状,让他更清楚自己现在的实力究竟如何,接着,我拿出了我以前一些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发展的数据,主要是三年各次考试的成绩,在分析中,他自己在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后一看,他们都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他介绍高考,填志愿,大学的一些情况后,他笑了,问我东南大学也就只要这点分啊,他看到的是东南大学的民办学院,我说,你太低估自己了吧,你也行!因为他的家庭条件很好,我给他把这个道理讲清,他从中感到信心又来了。然后,我针对他的问题和他一起想办法,因为要短期改变他的习惯不实际的,所以要制定一些他能够接受,且容易做到的办法,并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各个任课老师全力合作。因为高二一开学,我让他做了个安全委员,主要培养他持之以恒、认真负责地习惯,并把他的作用和班长、团支书并列,和他说,他是我们班的“三大班委”之一,所以经过一番渗入谈心,他想想,自己不差啊,他们行,我怎么会不行,他说,老师你这么欣赏我,这么相信我最后能成功,我还是学吧。
另外,欣赏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方法,需要自我用豁达、成熟的品格去实践。它涉及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但最终的目的不外乎两个字“和谐”。 欣赏,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渊博,体现教师的修养。因为惟有了解如何去欣赏学生,我们的心中才会存有敬重、谦逊和诚恳。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欣赏可以鼓舞学生的勇气,激发他的自信,给他们注入无穷的力量。
三、教育是一种激励
教育是一种激励。发现之后,欣赏之余,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励。激励不是没完没了的说教,激励不是重复的道理,激励更不是板着面孔的批评。激励是暗夜里的一丝光亮,激励是干涸的心田上的一缕清泉,激励是一支点燃奋进之火的火柴。学生的奋进之火一旦被点燃,便一发而不可收,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极至境地。教师的激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激励能够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激励的目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激励可以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参与教育的机会,并尽量使其能有成功的喜悦体验,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能进步也是一种成功。老师要多制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地追求新的成就。比如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功激励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学生一旦有成功的体验,就容易产生兴趣,就可以产生源源不断,取之不绝的原动力。从他人的激励过渡到自我激励,这正是我们老师想要看到的理想的激励效果,也是激励的最终目的和出发点。激励应该出于真诚,发自内心,才可以感动别人,成为别人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激励可让他们感念于心;激励应该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学生失意的时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足以让他铭记于心。
所以,《学校转型》一书,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种发现、一种欣赏、一种收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