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加彬,男,现任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校长。常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常州市优秀班主任、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武进区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武进区人民政府嘉奖。
历任村前初中校长助理、东安实验学校副校长、工会主席等职,2014年8月起任湟里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个人成长计划
一、现阶段个人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动学习不够,读书太少,人文修养和学术素养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专业成长诉求淡漠,作为常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未能更好地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向“特级教师”不懈努力。
2.谨小慎微,求稳怕乱;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强,创新的胆量不够,个人也有怕苦畏难的思想。
3.学校文化发展、内涵发展粗放;关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获奖多,关注师生的发展少;关注应付检查多,关注学校自身内涵发展少;计划总结设想多,常规管理细致落实少。工作安排部署好就完事了,缺乏多过程的有效督促和指导,重结果甚于重过程;
4.存在浮躁情绪,沉不下身子、拉不开膀子,有些工作流于形式主义;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方面缺乏实招,没能植根学校实际出发思考工作,被动应付多余主动思考;工作中有时缺乏耐心,与教职工谈心、交流、沟通的机会相比之下还是少了一些;调查研究不深入、不细致。
二、目标定位
1.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
2.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能力;
3.参加常州市骨干校长评选;
4.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三、成长路径
1.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教学和管理书籍,不断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增长知识储备;
2.参加工作室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能力;
3.大胆实践和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湟里初级中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对策
1.教师专业发展滞后。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理念更新迟缓、方法陈旧、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能力弱等问题在我校也表现得较为突出,骨干教师、市区级五级梯队人数少,这可能导致学校可持续发展乏力。
2.受城市化进程加速、民办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扩张等综合影响,本地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同时湟里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外来学生数逐年增长,使得本校学生生源结构和质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间学业水平等的差异不断拉大,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3.前期校园布局整体规划缺失,硬件设施设备相对老旧,比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而言,更新速度慢,学校基本建设和装备水平距离现代化学校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4.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待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建立,已经建立的制度的刚性执行需要加强。
5.学校文化建设碎片化,整体架构缺失,特色建设还要大力推进。
二、解决策略
1.完善制度体系,严格依法办学,推进精细管理。坚持民主管理,积极推进校务公开,采用项目管理办法,分解主动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采用目标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层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实施精细管理,努力达成“精致、高效”管理境界。
2.不断强化班子队伍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积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消除职业倦怠,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建设一支充满正能量、务实肯干、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善于思考、勤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
实施“领雁计划”,推动教师主动发展。选拔年富力强、发展愿望强烈的教师参加市区级名师工作室、课程基地、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活动,借力高层次平台,帮助这些教师进入发展快车道,获得快速发展,同时,用他们的长足发展引领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建设“博约”课程体系(高效的国家课程、全面加个性的校本课程),提升国家课程实施品质,进一步开发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又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并灵动地实施,为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创设平台,奠定基础。
4.加强教学管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法培养,全面提高学业水平,力争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全区公办初中中处于领先态势。完善校本研修考核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问题即课题”的微型课题研究,切实开展针对性强、真实有效的教学研究,努力实现教学研究日常化、系列化、制度化。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打造 “博约课堂”,实现在不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5.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装备水平和教师使用水平,提高装备使用效率。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探索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