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本学期化学课题组部在课题组建设方案方面的总结反思。
一、学会反思。
反思用过的学案在编写上是否还存在问题。每次集体备课的规定动作是大家轮流谈过去一周所用学案在设计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大家的发言从开始的只找浅显的错字错题转变为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文本修改后金老师会立即修改电子稿覆盖原文件。
反思上过的课是否合要求。7个“自主学习型”课堂志愿者按照“359”模式用心地上着每一节课,因为思考,所以发现的问题也很多。5月14集体备课时大家针对课堂提出了11条问题。诸如:学生作业预习来不及做;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化学的内容容量大,每一块都蜻蜓点水;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有缺陷,教师指导不到位;检测时,学生完成速度差异较大,有的早做完,有的没完成;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低等11个问题。八个人冷静思考初步形成了11条对策:诸如对小组讨论时学案上增加具体要求,分析此类学生的学习弱点,防止抄答案的机械与无效行为;为指导学生更好合作学习,由金老师作专题讲座指导,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精选一些“小组合作”相关文章放在ftp中供老师学习;老师的思维与教学习惯要调整。再学习“359”的理论依据,继续体会并用于教学;老师尽快适应,教研组要有多次专题研究机会,及时调整与改进,体会行动研究的特点;分层作业,收集老师较好的做法。
二、学会引进
过去的我们学会“走出去 引进来”。全组老师准时并全程参加课题组每一次活动。本学年工作谁还来校活动过两次。4月21日。由徐丽娟和高敏执教的“小导管,大作为”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现场听课的是来自常州大市各学校的化学教师,现场人员听得十分专注。两位教研员现场评课、有多位室友网上评课,从评课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样的课堂模式都是持赞同意见的。当然我们组展示的也只是雏形,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将雏形打造成精致的模型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课题组成员们共同奋斗的过去中,我渐渐赞同了以下观点:一味地捆绑学生,不是负责任的表现;课堂应留机会让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而不是一味让生做填空;教师心目中应有教材,不能只有中考题,题是为课服务而不是课为题服务;方向对了,决定成败的是细节。
现在和将来都是在进行中考复习。与以往一样,今年中考分三轮。以几次重要考试为时间截点。一轮(3.7-3.26)唤醒回忆 夯基础 按章节顺序 分6个专题 1份综合卷。(现已结束)二轮(3.31-5.7) 构建体系重能力 基本概念和原理 4个专题(6份学案 6课时)1份检测 元素化合物知识 (6个专题 6课时)1份检测(学案已经全部定稿)。三轮 问卷调查 补缺漏 (问卷本周完成,目前看来必需的7个专题已分工,下周四前完成)。外出提优准备10个左右专题可配合微视频。
以上是本学期化学课题组部按照课题组建设方案开展的系列工作。
总课题组
化学学科部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