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七部分。针对我校的实际,就优化教学设计谈以下内容。
一、教学背景
以具体详细的教学背景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大部分。
1.教学内容分析,既有宏观上的“元素观”的解读,也有具体内容的介绍,更有掌握本节课内容的价值引导。教学内容的解读,包括教学内容在单元、课文(章、节)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素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新学内容与之前、之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等等。
2.学生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基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经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知的社会实际、生活实际。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教学背景分析,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学背景分析,一般按课时进行,也可以按课文或者章、节为单位进行。
二、教学目标
以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引领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的实现。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回绕教学目标进行,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进行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统一的要求。
2.依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依目标优化教学环节,以目标评价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教学流程、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的设计都要指向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
3.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为了把握教学效果的真实情况,必须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测试。当堂检测是精确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自我评估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不能通过猜测来确定,不能只讲“大概”或者“可能”,必须通过精确具体的数据予以说明。只有通过检测目标达成度的“当堂检测”,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状况,才能为教师后续的补偿教学提供精确的指引,才能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支持。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纵向设计,就是按照教学时间顺序进行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确定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横向设计,就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节设计,确定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操作细节,主要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控制”等四个相互对应的板块的细节设计。
不管是教学过程的纵向设计还是横向设计,都要坚持“自主学习型课堂”“四个三”的要求,坚持“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学教互动、精练精讲”十六字方针。
四个三:三个步骤——一体化设计、个性化完善、多样化实施;三项原则——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三轮循环——自主研读初步学、合作探究深化学、检测总结巩固学;三位一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精致处理教学细节。
1.教学过程纵向设计
(1)突出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是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通过当堂检测,可以比较精确地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精确地评估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当堂检测题的质量决定了当堂检测的价值。当堂检测题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实际,突出能力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当堂检测题的形式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确定。
(2)尝试学生自我评价。
优化学生课堂总结环节,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印在学生“教学案”’上,引导学生自我评估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或者是某教学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自我评估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但不是每堂课面面俱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课堂的专注和课后的补偿。
2.教学过程的横向设计
(1)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者相互对应,是指两个不同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的行为表达。师生不同的行为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行为要体现主导性,发挥组织指导、监督管理作用。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具体细致,突出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在训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学业进步。读、说、议、思、写、做等都是学生训练方式,但不是每堂课都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恰当选择,突出重点。
(2)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说明,就是说明每个教学环节,每项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对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意义和价值。设计意图说明可以引导教师剔除无效、低效甚至有害的教学行为,大大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时间控制。时间控制是指恰当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预设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量,确保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恰当选择教学资源,合理控制教学容量,科学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益。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做,及时补偿教学,弥补教学的缺失。通过反思,使每堂课的不足与失误成为下堂课的资源。通过反思,发现每堂课的亮点与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光大。
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教学常规之中,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没有教学反思的教案是不完整的教案。教师每堂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形成完整的教案。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矛盾的化解,师生情感情绪等方面,突出重点与细节,突出不足与措施。
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指导思想:一心一意为学生,全心全意为学校,坚定不移抓课改,全力以赴抓质量。
工作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精细节、强执行;精打细算、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涵养“六气”,提升精神品质
正气:有强烈的是非观和责任心,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不怕恶,不惧邪,坚持真理和正义,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
志气:人生有目标、事业有追求。上进心强,事业心足,不服输不畏难,不泄气不放弃,不达目标不罢休,不到黄河心不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大气:做事要大气。大气是衡量人品的重要指标,大气就是要胸怀宽广大度宽容,就是不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就是要换位思考替人着想,就是要宽容谅解他人的缺点、不足和错误。大气才能和谐。
和气:待人讲和气。 和气是素质好的表现 和气容易获得信任与尊重 和气容易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静气: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拒绝浮躁与骄傲,谦虚好学,静心学习、静心思考、静心工作,在学习、思考和工作实践中提升自我。唯有静气之人才会有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