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许琰 审核:初三物理组 时间:2016年9月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书本图11-2,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概括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点。
2、继续阅读P3杠杆有关名词以及右图的范例,将关键字圈点勾画,重点理解什么是力臂。
①力的作用线是指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所画的虚线
②作图时,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用虚线画
③力臂用虚线画,用大括号括出 ④注意标直角符号
图3
图2 图1
(2)通过画杠杆五要素,认真思考总结,完成下列判断题:
①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必在支点两侧( )
②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 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
④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一定相反( )
⑤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一定都在杠杆上( )
动力阻力一定指杠杆受到的力( )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弯的( )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阅读课本第3页相关内容)
(2)你认为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的作用是: 。若要使图甲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方法点拨:结合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的方法)。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要再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 (是/否)。
(3)如图乙,挂上钩码后,为了方便测量力臂,杠杆最好在 位置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右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下,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
(4)请在下列图乙中画出杠杆五要素。
图乙 图甲
(三)尝试解题
1、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桔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桔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苹果的重力 B.桔子的重力
C.杆对桔子的支持力 D.苹果对杆的压力
二、典型例题
1、请在下图中作出瓶盖起子的杆杠五要素
2、如图甲所示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3、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1是力F1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2的力臂和动力F1。
第1题 第3题 第2题图
三、当堂检测
1、把下列杠杆的五要素补完整
铡刀
2、筷子是我国传统的用餐工具,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图甲所示.请你在图乙中标出这根筷子使用时的支点O.并画出动力F1和阻力臂L2.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左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
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 (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第一组按图a方向拉动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b方向拉动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
(4)该组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3 |
4 |
4 |
3 |
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请你对小明的分析做出评价: .
四、选做题:
1、如图所示,当用指甲剪剪指甲时,指甲剪可以看成多个杠杆的组合,请在图中画出剪指甲时其中一个杠杆DBE的动力臂L1和阻力F2。
第7题 A B D H E C G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