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初三语文 执笔:张宏美 审核:胡小凡 时间:2016.9 班级 姓名
学习任务:
1.继续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虚实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用对比突出文章主旨的写法。
3.体会本文中某些句子的作用。
课前自主学习
(一) 翻译句子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2.当作者提出为蒋氏“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时,蒋氏流着眼泪作出了回答。请问:他是选择了“役”,还是选择了“赋”?从哪句话中可以明确看出?
3.【挑战题】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曾经学过的表现反常心理的诗句有哪些?
(二) 自学课文后,你有什么困惑,请写下来。
当堂检测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解释下列短语。
①以尽吾齿( ) ②日蹙( )
③观人风者( ) ④执而鞭之( )
⑤家给人足(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去国怀乡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阅读乙文中路人说的话,你觉得这个人是一时兴起,偶尔糟蹋未成熟的稻谷吗?从中可以看出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