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实验中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一、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背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七部分。
(一)教学背景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既有宏观上的“元素观”的解读,也有具体内容的解读,更有教学内容的价值引导。教学内容的解读,包括教学内容在单元、课文(章、节)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素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新学内容与之前、之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等等。
2.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历经验,已知的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教学背景分析,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学背景分析,一般按课时进行,也可以按课文或者章节为单位进行。
(二)目标引领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引领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
1.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2.教学流程的设计,学习行为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都要指向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回绕教学目标进行,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以目标优化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进行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纵向设计:按照教学时间顺序进行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确定教学的基本步骤。
横向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细节设计,确定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操作细节,主要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控制”等四个相互对应的板块的细节设计。
(三)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型课堂”四个三
三个步骤:一体化设计、个性化完善、多样化实施;
三项原则: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
三轮循环:自主研读初步学、合作探究深化学、检测总结巩固学;
三位一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精致处理教学细节。
(1)三个步骤
教学载体教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一体化设计,个性化完善,多样化实施。
一体化设计:通过学科团队的研讨,集中团队的智慧,促进资源的共享,保障教学载体的基本质量。
个性化完善:在学科统一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个人的风格特长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两定一动)
多样化实施:在教学案的实际运用中,结合学生和课堂实际,灵活处置,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2)三项原则
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
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相伴成长、相得益彰的。
思维为主攻: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样性和深刻性,培育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训练为主线:以训练贯串课堂,在训练中发展思维,达成目标。把握好训练内容的质量与数量,体现切合实际、促进思考、达成目标的要求。优化搭配训练的形式与方法,读、议、说、写、做,各种方式恰当选择,综合运用。
(3)三轮循环
教学的基本结构:自主研读初步学,合作探究深化学,检测总结巩固学。
自主研读初步学:前置学习,教学案引导下的学生的先学。
合作探究深化学: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问题与困惑,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等方式,使学习走向深入。
检测总结巩固学:通过检测总结,既了解学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也促进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三个循环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上升、深化提高。
(4)三位一体
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教学细节的精细处理。
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精致处理每一个教学细节,实现预期效果。
三者相互支撑,有机融合,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共同保障教学质量。
2.十六字方针: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学教互动、精练精讲。
3.教学过程纵向设计
(1)突出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是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教与学的效果不能通过猜测来确定,不能只讲“大概”或者“可能”,必须通过精确具体的数据予以说明。只有通过检测目标达成度的当堂检测,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的学习状况,才能为教师后续的补偿教学提供精确的指引,才能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支持。从这个角度讲,当堂检测是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优化“课堂总结”,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自我评估某教学环节或者一堂课的学习情况。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但不是每堂课面面俱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课堂的专注和课后的补偿。
4.教学过程的横向设计
(1)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是指两个不同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的行为表达。两者相互支持,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行为要体现主导性,发挥组织指导、监督管理作用。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活动要突出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在训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学业进步。读、说、议、思、写、做等都是学生训练方式。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恰当选择,突出重点。
(2)设计意图。即研究并说明每个教学环节,每项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对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意义和价值。引导教师推敲研究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剔除无效、低效甚至有害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时间控制。确定每一个教学环节,每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保障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定量,确定教学时间控制量,有利于教师科学筛选教学资源,科学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时补偿教学,弥补教学的缺失。通过反思,使每堂课的不足与失误成为下堂课的资源。通过反思,发现每堂课的亮点与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每堂课结束后要及时书写教学反思,形成完整的教案。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矛盾的化解,师生情感情绪等方面,突出重点与细节,突出不足与措施。
二、关于教学案编写与使用
(一)教学案文本课前学习部分和课堂学习部分分开编写。
1.课前自主学习的编写要侧重于指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检测应该在学生阅读、理解、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先做检测,做不出来再到教材上找答案,更不能以检测替代阅读理解教材。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时间应多于检测的时间。课前学习部分可以适当渗透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的元素,实现两节课内容的有机衔接。
2.课堂学习部分主要包括:①课堂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质疑、归纳总结);②课堂检测(既是效果检测,也是训练巩固);③学习后的总结反思(体会与收获、问题与困惑)。不留课后作业,但③可以在课后完成。
(二)课前学习部分和课堂学习部分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发给学生。
1.课前、课堂两部分教学案同时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导致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前学习负担加重,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容量不得超过16K三页。课前学习部分(16k一页)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供自主学习使用。课堂学习部分(16K二页)上课时发给学生,供课堂学习使用。
3.教师要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全收全批,准确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学习中的练习检测等的批改方式由教师自行决定,但必须要有检查,有批阅痕迹。学后的总结反思可以于课后完成,但一定要做。教师要检查了解学生的总结反思情况,及时做好补偿教学。
(三)明确教师课前准备的要求,加强课前准备的研讨。
1.明确一个观念,教学案是学案的全部,但不是教案的全部,决不能以教学案替代教师的个人备课,课前准备。教师的备课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研读标准与教材,独立备课;②集体备课,教学案定稿;③个性化完善教案与教学案;④课前学习检测后的再次备课。以下两种情况应视为备课不合格:备课时仅“将教学案的题目做完”;上课时“仅把教学案上题目讲一遍”。批阅课前自主学习检测后,分析学生学情状态,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清晰什么,模糊什么,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依据学情,再次修订教学方案。
2.学科组长要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既要有对上周教学的总结反思,还要有对下周教学的研讨交流。研讨交流包括重点难点的解析和处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特别是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的预设),教学案文本的定稿等等。学科组长是集体教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组织、指导和监督的职责。
三、有关作业布置
1.教学案的容量必须等于或少于一堂课的容量。教学案包含的项目主要有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内互动学习两个板块,其中课内的当堂检测必须保证当堂完成。
2.同学科组作业统一,除教学案外不得再布置其他作业。不能一天几次布置作业,不能一天布置几天作业,每门学科作业控制在30分钟之内。当日没有课的中考学科一般不布置作业,如有则物理、化学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政治、历史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
3. 分层布置学生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允许选择性做作业,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不能硬性补做,更不准罚做作业。
4.控制教学案的数量,以周为单位确定教学案印数,打印用小四字体,提前半天到年级部审批,非打印稿拒印。
学科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数量 | 6份 每份3页 | 6份 每份3页 | 6份 每份3页 | 4份 每份3页 | 5份 每份3页 | 3份 | 3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