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初中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教育学家和一些教师,也针对该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立足于新技术支持这个视角,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新技术;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0.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进入到了教学领域,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新技术,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使用黑板、粉笔和少量的教具来进行授课,要利用这些有限的教学设备来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是比较困难的。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对影像、图形和文字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其组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饮料容器的底面往往比侧面要厚,材料也比侧面要硬,其单位造价往往高于侧面。请学生对饮料容器的尺寸进行设计,使其表面总造价达到最低。笔者使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饮料容器,着重展示其侧面和底面的特写,使学生对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多媒体对这几种情况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也就是假设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是一定的,底面单位造价为侧面单位造价的,n倍,要求学生求出半径与高的比。针对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几种方案。为了体现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性特征,笔者让学生使用纸板来代替铁皮,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实践,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运用投影仪对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展示。
在上述教学实例中,如果教师仅使用黑板和真实的饮料瓶,往往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直观的印象,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投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满足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1]。
2.利用新技术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综合与实践课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在教学中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以平等为基础开展广泛的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说话、大胆辩论,在思想交流中产生碰撞。这种碰撞并非是对数学事实的不认同,而是学生对数学事实进行理解、转化和升华的过程。然而在班级授课制度下,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实践。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积极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几何画板为初中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做数学”的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索,并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数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数学经验,而并非教师灌输的数学结论,体现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性特点。
例如某中学曾经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了一堂“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综合实践课,该课程中让学生积极运用几何画板,通过动态变化来对静态图形中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对图形进行定量研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进行讨论和交流。该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研究非常认真,其探索也卓有成效,甚至提出了教师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新解法。
这充分说明几何画板这种新技术对于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来建构知识,而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辅导或帮助,使学生能够将相关资源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
3.通过网络开展合作学习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一代的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基本上掌握了基础性的网络使用技能。以此为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网络来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体现综合与实践课的个性化特征。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中,教师往往很难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一些学生的学习需求可能会被忽略,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游离于课堂之外,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使用网络之后,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进行双向同步讨论和对话,并有机会直接与教师进行对话。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合作、交互、讨论的方式来对一些复杂的实践问题进行解决,使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内容得到了拓展。
4.结语
在新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的良好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各种新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真实的课堂实践空间,使初中数学教学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 张伟俊. “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探索与实施建议——以“探究最短路径问题”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 2015(11)
[2] 吴治新.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