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薛丽萍)
发布时间:2017-12-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伟俊

在参加《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三年,我从对综合实践课的迷茫,到现在热衷于探究综合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对综合实践课有理论支持,又有丰富的课堂实践,我严格按学校精神,研究课题培养目标,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生成课题研究新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课程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的教授方式的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立体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1.在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表达、评价、质疑、交往的空间,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在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切的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孩子们那种研究生活和研究科学的欲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仅涉及认知领域的能力,而且涉及综合能力。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的,多维度的能力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多样性的内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与思维能力、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社会活动等维度。

3.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有层次化和多元化。在实践活动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层分级评价。评价过程中,注重设置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一,可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