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陆樱花)
发布时间:2017-11-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伟俊

弹指一挥间,三载春秋倏然而过。回顾这三年,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在各位同仁的互相鼓励与合作中,我们的课题研究健康、稳步、有序地开展。三年来,我们确立了“以课堂为先导,以课题为牵动、以教研为载体”的工作思路,在向综合实践课要质量、要效益,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向前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三年来,参加该课题研究学习收获总结如下,以便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取得更多研究收获。

一、 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

综合实践课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课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
2、回归生活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学生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学习才是有效的,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才是最感兴趣的。
3、立足实践。

综合实践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综合实践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创新。
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课,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二、综合实践课施行原则
    这三年来,课题组整体设置订学期课程计划,课题组各成员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今后思考与发展方向
    “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也应该成为数学课本知识体系的补充,这些年来,老师们对该课程付出的多精力和时间也越来越多,现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已稳步展开,但我们深入研究并实施这一特色课程,鼓励探究式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的步伐不会减缓,往后,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内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多的突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