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活动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始综合实践课具有必要性。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参加《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不知不觉已经三年过去了,对于我来说,在这三年间过得是非常的紧张而充实。刚开始紧张将要研究自己从来没有涉猎过的内容,而现在每月有序从容地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钻研的各方面的读物、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参加评课议课等等,让我的三年课题研究过的非常充实。现将三年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本人自参加课题以来,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完成《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与指导策略》、《浅论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策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等论文写作。《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一文发表于2017年10月的《数学大世界》。三年间,我校邀请多位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给我们作教科研知识讲座,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到了科研理论知识。并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过关课等。本人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三年间本人开设了《测量旗杆高度》《折纸中的数学》等公开课,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磨课,课后虚心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反思总结形成文稿。每月的活动都能积极参见,通过评课议课上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撰写反思随笔,形成课程体系。
每月参加课题研究活动,认真撰写听课反思,论文随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课题组积极筹备建设综合实践课的校本课程,形成体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做到每个单元章节后都有相应配套的一节或两节综合实践课。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现了创新教育改革的方向,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实施模式的多样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虽然课题即将结题,但我们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将研究出的成果,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