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策略初探
-----------例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
摘要:综合与实践课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主要价值在于在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等.数学综合与实践意味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与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教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因此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课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主要价值在于在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等.数学综合与实践意味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与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教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因此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那作为教师又该如何上好这种综合与实践课呢? 下面笔者就以苏科版八年级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勾股定理》为例谈一些看法.
一.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课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凡事欲则立 ,不欲则废.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
计划,要充分挖掘教材中 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将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例如《勾股定理》这节课,学生已学《丰富的图形世界》使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分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整式的乘法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通过本课的探索和学习,力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了解勾股定理内容,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第三边长.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情节引入:(结合动画讲故事)西周开国时期,周公非常爱才,他和喜欢钻研数学的商高是好朋友。有一天,商高对周公说,最近我又有一个新的发现,把一根长为7的直尺折成直角,使一边长(勾)为3,另一边长(股)为4,连接两端(弦)得一个直角三角形,周公您猜一猜第三边的长等于多少?周公摇头不知道…
教师讲述“折尺的学问”的故事引入新课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过程。在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提问,是为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带着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再发现。
三.组织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在《勾股定理》这节课中,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 、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 ,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
合作: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了拼图模型两套,要求每一套模型拼成一个没有空隙且不重叠的正方形.拼好后请上台展示你们的成果,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任务最快.另外,在整个拼图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位置上,老师只是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在巡视的同时,给个别小组以适当指导.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建构的环境中,真正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理解.
四.传承文化思想 ,积淀学生涵养
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对人的精神及思维方式的养成起到一种潜移默的作
用.因此课堂中应努力将文化、涵养、思想以它独有的方式或隐或显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保存了“线”的完整并加以深化,而且呈现的结果是以“体 ”的方式积淀下来. 所以本节课在学生完成了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这一环节后,紧接着教师简单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发展,又给出了几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青朱出入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会标“弦图”
五.课内应用活动成果,课外深化活动探究
通过课内的随堂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知识向课外拓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如:李明上学经过的路旁有一小湖,隔湖相对有两棵树A、B, 但无法直接测量出A、B之间的距离。请你帮他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好吗?
除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取得的成绩,还可引导学生将数学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后,在延伸拓展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可布置作业:请你通过上互联网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建议学生小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并提供一些参考题材,如:“名人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有关实际应用”;“探寻勾股数组”等等.
总之,综合与实践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等各种综合能力.作为教师,让我们引领孩子们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走进实践,让数学教育带给学生充满活力和生命气息的数学.
参考文献:
[1]杨晔.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初探[J].数学之友,201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