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策略
【摘要】初中综合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前,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需要进一步地努力,本文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策略,并制定出来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一般结构。
【关键词】初中 数学 综合实践课 现状 措施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活动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始综合实践课具有必要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初中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意义、实施要求、实施建议,然而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为师生所接受了呢?通过对我校师生的调查发现,从学生方面来看,90%的学生都原因参加社会实践,并且有95%的学生认为教师忽视了综合实践课的开设;从教师方面来看,85%的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课的意义比较明确,也表示认同,然而在数学课程经常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却不到10%,绝大部分都是偶尔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始情况缺乏监督与指导;二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用在不考试的综合实践活动方面。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任何一节课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备课,综合实践课也不例外。然而因为在综合实践课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的时候缺乏明确的目的、具体可行的步骤、面对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的预案等[1]。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起不到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敢对学生放手,是许多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担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有越俎代庖的情况,对学生不成熟的思路不是进行引导,而是直接告诉他们最终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丧失进行错误尝试的机会。
3、缺乏对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评价。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包括计划、实施、总结三个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做到善始,却不能得到善终。组织学生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的活动奠定基础,提高他们顺利开展活动的信心。
三、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综合实践课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已有的教学组织方式,更加有效的利用数学学习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成为一名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为了解决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一些解决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在综合实践课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性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学习过程当中,要亲自动手,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直接经验[2]。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纸张、剪刀、尺子等工具来动手剪出四个完全形同的直角三角形并用a、b、c来代表每个边的长度。接下来让他们动手拼出一个大正方形,看看有多少种拼贴方法,最后再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的存在事实。
3、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当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和同伴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激发灵感,使其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开始。学生遇到事情只有多思考,才能获得进步。比如在讲解“角”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直观观察来感受“角”的存在,并对生活中的“角”和数学课本中严格定义的“角”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结构
通过近几年的数学教学,笔者摸索出一套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实施结构。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进行情景创设。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创设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进行探索、操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然后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就按照活动规则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操作。在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允许他们尝试,允许在尝试的过程中出现失误。
接下来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在实践操作的环节获得了经验,这是如果与同伴进行交流,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要做到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偏好的学生分到一个组中,这样他们就可以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互补作用。
最后要进行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完善认知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缪文慧.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8)
【2】何向阳. 数学综合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J]. 教学与管理.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