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的探究》观后反思
于腾娇
2016年11月29日听了张校长的《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的探究》,这节课让我反思了很多,对探究课的把握,以及对二次函数解析式本身的认知,都有了不少的想法,下面来简单的聊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节探究课往往是老师把自己内化的知识具体化,并将知识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步的安排都要能让学生有积极性继续操作下去,能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老师所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在备课初期就对老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有极强的预测性,对学生知识结构要较为了解。这一点就让我联想到了我之前上的《在坐标系背景下的面积问题》中所产生的问题,问题就是出现在了对学生的预测不够,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导致了课堂上因为学生能力无法达到课堂容易冷场的情况,一旦难度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张校长这节课,预习卷的题目,建立在之前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的知识积累并利用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有具体的抓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进行做题,并在做题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对函数平移的感知。
在课堂上中,所设置的问题也具有可操作性,利用画图,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究,根据画图给学生做了良好的基础感官的铺垫,学生在这种“操作”经过多次重复后,慢慢熟悉,并上升到通过认知压缩(抽象、概括、归纳)来形成的数学概念,当然在此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可能较为困难,这时老师的一臂之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老师的推波助澜,学生能够很快的进行自我总结。
整节课堂,从铺垫到感知到具体总结,层层递进,变式教学,也是符合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让学生更好地接收知识,在操作过程中,张校长也给学生留有了充裕的时间,为学生从抽象到具体提供了时间保证。
在此次活动中,让我感受颇多,更是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之前课堂的不足之处,能让我在以后对于教学案的编排以及课堂教学的安排有了更好地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