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听《折纸中的学问》有感(王燕萍)
发布时间:2016-06-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听《折纸中的学问》有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把动手操作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如苏科版教材中“剪纸”、“折纸与证明”、“图形的密铺”等活动课,通过剪纸、折纸这一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背景,将图形的有关知识与方法有机地融合在学生的自主活动、思考及探究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手脑并用,互相协作.可以了解数学价值,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题组徐俊杰老师在“数学探究室”开设了一节《折纸中的学问》的综合与实践课。这节课属于一节操作类的综合实践课。同学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素材,做好PPT。课堂上,先分小组进行展示,然后一些好的素材再在大班进行交流。同学们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学习形式学得知识。在玩中学,乐中学。

这节课虽然时间比较仓促,但是同学们还是做了很认真的准备,收集资料,制作PPT,但还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在大班没有能够充分的展示,如果在上课之前能够提前作一些小组内的筛选,应该能更有针对性的展示,在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展示之后,老师应该要有一些基本图形,性质,方法之类的归纳与总结,否则这节课就显得比较散,没有一个重心。所以老师还要在细节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使得整堂课更加有效。

                                                          王燕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