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在中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薛飞)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活动。因此,课前的组织准备十分必要,一般来说以学习小组划分数学活动小组为宜,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活动前的调查研究和合作交流;或在课堂上以前后位、邻位来划分数学活动小组,这样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和汇报等。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①、内容是教材知识的扩展的、延伸的。如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对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内角以及圆外角等)的关系探寻、对几何证明题辅助线画法规律的探究等等;
②、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如:成本与利润、采票的中奖率、旅游线路的选择、购房的分期付款、建筑物高度的估计等;
③、跨学科的选择研究课题。《课程标准》指出,课题学习要“更多的把数学与社会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研究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研究课题可以选择跨学科的问题中选取。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活动”的增多,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在增多。因此,在课题学习的教学中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延伸,有利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放下架子,改变心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自身的参与,多独立的思考和实际的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开阔自己的思路,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提高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应及时反思学生的思路和问题解决方法,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成果,从中获取问题解决的经验;同时这些素材既记载学生实践活动的经历,成为一个很好的学生成长记录,又可以为这部分学生后续有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以后各届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经验或借鉴。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尚处于尝试、实验阶段,活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都比较缺乏。因此,以上几点实践与认识,还远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对新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和探究,直至将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做法推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