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听《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再探索》有感(薛丽萍)
发布时间:2015-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听《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再探索》有感

薛丽萍

教师节这天观摩了张伟俊校长《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再探索》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是整节课教师都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如张老师一开始就抛出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用到三对元素,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留给较大的思考空间与学生,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为一节课打开第一扇成功的思维之窗。其次张老师通过提问来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不仅知道问题的答案,解题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如张老师经常会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吗?”、“你是怎么想到的?”让学生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学生打开另一片认识与思考的天空。

二是教学设计有新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考虑1对元素到2对元素,并罗列3对元素分别相等的所有情况,再分别判定,自然而然的把重点放到边边角的情况中,也让学生感受问题的提出是自然的,是必须的。同时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一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同时也留给我一些思考,综合实践课能否留有更多的时间和课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和演示,像边边角的问题能否让学生制作学具来说明它是不成立的,或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案例来说明,从而让综合实践课堂更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