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课的现状分析
薛丽萍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修订后的内容,是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必修课程。 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那么目前这-课程的实施现状如何呢?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教师的认识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初中阶段设置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必要的,但多数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不深,且这种情况在农村初中教师中较为严重。在了解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师中只有少数教师认为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可操作性要高于数学“课题学习”,关于该课程方面的课程改革的效果不突出。教师中认为《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中活动案例的操作性越强则实施该课程的比例越高,活动的可操作性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原因之一。 2.在学生的认识方面:学生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接受程度要高于教师,没有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全部表示希望开展该课程;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中有92.9%表示喜欢该课程,并且都表示在学习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因此笔者认为设置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有必要的。 3.在教师的实施方面:仅34.7%的数学教师实施了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其中农村初中的教师所占比例为0,课程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且农村初中的情况尤为严重。 没有实施该课程的原因主要在于:中考的压力以及中考所涉及相关内容较少;学校措施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有关该课程的一系列开展评价措施,且相应的设施不齐全;活动案例的可操作性难度较大,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实施。 实施该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选题缺少趣味性,实施取向缺少课程创生取向,教学组织形式多为学生们喜欢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学方式缺少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学活动的成功率不高,教学评价形式随意。教师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来源于:自身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无法在课程设计上耗费较多的注意力;学校的课程资源不足,缺少好的活动案例和充足的设施。 4.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高的,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参与情况积极,但完成任务的情况不理想,且在与人合作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