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与时俱进的数学课堂(薛小霞)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对勾函数”是学生陌生的函数,首先张校长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开始就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研究方法和知识结构上,研究对勾函数学生是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其次,对勾函数从函数关系式看是学生熟悉的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叠加,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张校长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以前我们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像时,我们是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得到函数图像,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几何画板自主探索对勾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在这节课中,张校长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如:学习了函数之后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移、翻折等变换后函数关系式的变化规律,张校长在当堂检测部分就设计了对勾函数平移后函数关系式的变化。

总之,在这节课中,校长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