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对勾函数听课随想
发布时间:2014-07-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对勾函数听课随想

听了张校长的这堂《对勾函数》,使我了解到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如何取材,如何设计,如何去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张校长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虽然在这堂课中张校长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都是引导学生总结研究一般函数的经验和思想方法。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组合内容

“综合与实践”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今天这堂课上,张校长在学校微机房上这堂综合实践课《对勾函数》,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对勾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样数学与计算机的学科组合,把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知识和技能组合在一起,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尝试探索精神。

二、问题载体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张校长这堂课以问题为载体,一上来让学生总结研究一般函数的思想方法,然后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探索研究”来开展对新的函数“对勾函数”的概念,表达式,图像,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在张校长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并特别关注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参与方式及合作交流,把一道探究题分解成各个小题,学生顺利解答问题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道探究题“借组几何画板探究对勾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它要我们完成的目标是什么?老师把问题分解后学生完成了什么?张校长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注重过程

张校长引导学生融入围绕“面对一个陌生的函数,你将从哪些方面对它展开研究?”精心设计问题,生活,方程不等式,图形等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口、合作交流、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反思、总结、交流、展示,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思考”和“再创造”的思想。

 

 

湖塘实验中学   蒋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