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学期研究总结(蒋飞)
发布时间:2017-01-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前进在教学研究的路上

                                                    蒋飞

时间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学期悄然而过,加入“张伟俊名师工作室”已经有一学期了,而加入张伟俊校长主持的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已有三年时光。回顾以往,总结点滴,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工作室领衔人,课题主持人张伟俊校长及伙伴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课题组为我们每一位老师订了杂志《中学数学参考》以及一些好的文章,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深刻理解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涵,它包含了数学学科内部的综合,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与生活的综合,以及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探究型,合作性的一门校本课程。本人也经常参加校内外教研培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升教学研究素养。

二、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有幸多次听多位老师的课。有苏红芬老师执教的《折纸与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汪丽萍老师执教的《有趣的斐波那契数列》,张伟俊校长执教的《借助几何画板研究函数的平移》,王燕萍老师执教的《有趣的平面密铺》,以及参加了龙虎塘中学,金坛华罗庚实验中学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这些课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操作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经历者,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从这些课例,以及课题组、工作室的主题研讨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并不断鞭策自己要努力学习学校课改精神,全面深化我校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抓“四个一”,即三个步骤,三个原则,三个循环,三位一体。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三、不断反思、努力前行

    在领衔人张伟俊校长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够沉下心来一起做研究,研究理论,研究教学,研究课改,研究评价,研究写作等等。大家在一个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超越。同时,一学期下来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如自己还是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我下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