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薛丽萍)
发布时间:2015-10-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薛丽萍

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我参与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的情况,颇有些收获。

综合实践课是面向学生生活和综合知识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好、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神奇的式子》这节课就是从学生握手和乒乓球循环赛这样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情景出发,让学生在这两个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探讨他们的共性,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神奇的式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把人、球看成是研究对象,两人握手、两球间的比赛看成是研究对象间的一种关系,要求的握手总数、比赛总场数就是求所有对象间的不同关系总数,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

综合实践还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载体和主要形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与实践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像在徐俊杰老师执教的研究课《测量旗杆的高度》这节课中,学生到操场通过多种方式想方设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活动中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中,探究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法。学生通过数学调查、数学实验、测量活动、提炼模型、数据分析、对策研究,改变了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是多元化的,应注重整体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和合作,关注动手操作以及获得的经验。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性,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范围。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