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度春学期课题组工作总结(孙平)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学习课改,实践课改

                                               孙 平

今年在张伟俊课题组研究,我的研究方向是如何提升学生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这是课改提出的,希望学生能达到的目标.但课改谈了很久,也实施了很久,到底改成什么样,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听理论,谈转变,但真实的课改是什么,高手又是如何改的,改得怎么样,我从一些特级教师身上学到了他们所理解的课改.

潘建明老师永远强调一句话“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题、甚至作业都是自己动手批,做完之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由始至终贯穿课堂.虽然课堂题量不大,但看得出学生是有所触动的,绝大部分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在探究规律,总结规律,完善自己.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老师有前沿的思想,扎实的功底,和蔼的教态.整个过程不仅能把握住不同层次学生参差不及的想法,最终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在座的我们只能感慨他超强的语言归纳能力,能将学生普通的发言翻译成数学规范语言,让学生觉得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我们不得不由衷的佩服这位特级教师,让我们学习了真正的放手.

章晓东老师整节课都采用几何画板,第一感觉是年纪这么大的校长,居然自学几何画板,并且付诸实施,实属不易.这让我们年轻人汗颜,我显然没有他们有钻研精神.而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章校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把所有的图形都刻画在几何画板上,免去了黑板上画图所费的时间,这一点我们教学案也可以做到,但是在几何画板上能够变换点的位置、线段的位置、图形的位置,对于问题的变式就显得更加自然.对于变式,老师们无非就是想让学生从变中找到不变,体会通用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的应用到类似问题中.几何画板的演示能形象的将过程展示出来,学生能一步一步的自己找到规律,归纳方法,记忆更加深刻.我们同样不得不佩服这位年长的前辈,他的特级教师头衔背后,真正有意义的是他那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

有了特级教师示范上的引领,我明确了实际操作的方向.本人在教学时发现优秀生本身能力就很强,他们需要老师做的第一是选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见多识广.但他们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题目都是会做的,或者说只有一道坎是过不去的,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呢?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之下,我在课堂作出了尝试:课堂展示、讨论、归纳、提升.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优秀生在展示自己想法的同时,我摘录他的关键语句,在他讲完之后,回顾这些关键语句,给其他同学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然后开始“审视”过程,寻找各个步骤的合理性.这个交流过程对发言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不能只说“感觉”,要尽量“追根溯源”;而对倾听者着来说是一次“意外”收获,因为他听到的不只是“添加什么辅助线”,而是“为什么这样添加辅助线”,也不只是“要分类讨论”,而是“哪里看出要分类讨论”这样的辨析每天都有不同的发现,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鲜血液,经过这样的辨析,优秀学生才不会觉得无聊,其他学生才不会觉得“高不可攀”、“学不得其法”,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归纳,从一个题想到一类题,才能在能力上真正提升,优秀生才不仅仅是做题的工具.

这是我自己的“课改”,相信这样的教学会更加 “有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