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度春学期课题组工作总结(蒋飞)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了将此课程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由我校张伟俊副校长担任组长,领衔数学学科部进行课题研究。此项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已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重点资助课题,本学期课题组在校本课程建设、课型范式研究、教学策略优化等几方面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

 一、开发适切的校本课程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好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为此,本学期开发了适切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活泼的素材、有趣的活动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的主张是: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有必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有必要做到常态化实施。我们将从“综合”与“实践”两个维度组织课程的开发。所谓综合就是要组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跨领域学习,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里的“综合”是多维度的,它不仅指数学内部各分支的综合,而且包括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甚至还包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各种方法、各种能力的综合。所谓实践就是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全程参与,强调智慧形成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过程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在做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过程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为抓手,从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用、数学之趣等几个方面,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综合与实践类校本课程,每单元开发1-2节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以校本必修的方式将其纳入数学课,实行常态化实施,努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探究性。

本学期初步制动了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目录提纲

1.一元二次方程与纸盒设计

2.最小覆盖圆

3.图形的密铺

4.拱桥能通过吗?

5.生日相同的概率有多大

6.探索最短路径问题

7.一线三等角

8.剪拼等操作类问题的探究

9.折叠专题探究

 

二、开展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本学期张伟俊副校长上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拼图、公式》,我上了一节《三角形能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总结并及时写好研究心得,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本学期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与研究,1.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切合的校本课程、创新的功能教室、文化的教学环境、激励性的多元评价,使数学学习更有趣味性,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以及数学学习的自我成就感。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更具实用性,使传统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以丰富的学科气象,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数学之用,以大量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型课堂、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下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2.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能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下,每一位参加课题组的教师都能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所以,课题组的研究,必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从综合实践课课程的实施者升级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实施者、研究者,都能享受将自己的教育智慧付诸行动而收获成功的教育幸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