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度春学期课题组工作总结(薛小霞)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是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向他们提供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各方面技能、体会数学思维方法。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两个结合。

一.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部分处于高度的抑制状态,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便能高度畅通,学习时信息传输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认识能力,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使信息的传导达到最佳状态。 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实践活动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设悬激趣
创设悬念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正比例”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校内操场旗杆的高度呢?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教师对同学们说:“我倒有一个且很简单的测量办法,不用爬升旗台便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哗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测量旗杆高的呢?很自然地产生了求知欲望,由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一堂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 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 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产生兴趣。
    
数学研究性学习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趣味性是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途径,而不是目的。如果趣味有余,实用不足,那么就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流于平庸甚至会有哗众取宠之嫌。注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其实质就是要增强活动的数学思维含量,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资源,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学习“测量旗杆高度”时,要求学生不爬杆就能测量旗杆的高度。这实际上是相似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需要我们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将测量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及结果用图形和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转化并不是简单的操作性实践活动,而是具有较高抽象思维能力的数学应用性实践活动。它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二、引导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体验中培养实践能力。可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数学问题。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把教师的引导调控与学生的自主参与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收到实效。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确定数学实践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次,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还表现在适时的点拨和激励上。当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够高时,要从活动内容的调整入手,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提高问题的探究价值;当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受阻时,及时点拨,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探究引向深入;当学生有创造性的表现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错误时,要进行及时灵活地处理,或给予直接点拨,或延缓评价,或利用错误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再次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活动后的反思对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与合作交流的经验是大有好处的。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力求活泼、生动、新颖,要饶有趣味富有吸引力,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获取知识,又培养能力,更能得到情感的体验,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三维目标。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总之,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