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课题组工作总结
徐俊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在数学教学中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环节。“实践与综合应用”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的空间几何、代数知识和统计与概率的综合运用,可以增加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综合化和系统化,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课程形态,学校和教师都对它感到很陌生,更不用说是我这个才从事教育几年的毛头青年,但是参加了张伟俊校长主持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省级课题后,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据这一年以来我们课题组开展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研究工作,我深深地认识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实施,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数学教师应当知道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知识与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怎么样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们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迷人的教学风景,这是一个十分宽广的领域,教师必须涉及。第二,“让课堂活跃,使学生主动”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导,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那么,数学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等必须有所了解,必须清楚自己的学生喜欢上哪些内容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以怎么样的形式上,是游戏式、是调查式、还是其它的形式┄┄这是对教师特殊的素质要求。第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数学教师要懂得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这就要靠探索、要靠学习。第四,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所提供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现成的内容太少了,为此很多时候数学教师们不再有现成的、标准化的、被视为“圣经”的教材。从而,不得不使我们要从教材中提炼挖掘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自觉根据不同的知识,不同年龄的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准确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特别是创新出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协调一致,让学生感兴趣、乐参与,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的新型活动课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总之,参加课题以来的一年里,体会到了开发这门课程的必要性,也体会到了开发这门课程的不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头上的“指挥”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忠实观众、评价者,在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创生新的课程,与学生一起在特定的交往空间中平等对话,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以后的研究道路还很长,发展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师要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好眼前的视野,不断探索和尝试,使这门课程显示出它勃勃的生机,让它为学生的终身服务,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供充足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