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简介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
教学研究与反思:《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0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宇文

初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实录

    湖塘实验中学  杨洁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盛衰易势——甲午中日战争始末》,视频中所提到的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生答:甲午中日战争)它为什么会爆发?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让我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结果是什么?

3、战争结束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基本内容有哪些?并分析其危害?

4、结合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内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列强之间为什么会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有哪些?

6、美国在瓜分狂潮中提出了什么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反映出了怎样的现象?

请同学们对照以上学习任务,自主预习本课,并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二)甲午起,起于弱——背景

  1.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发展情况如何?

    中国: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吴杰章等主编《中国近代海军史》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

    分析得出: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日衰;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

  2. 强大后的日本有什么野心?出示世界地图,展示日本的大陆政策:先后征服台湾、朝鲜

    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

  3. 日本以什么事件为契机发动了侵华战争?

          18945月,朝鲜东学党起义。

    (三)甲午祭,祭英灵——经过

 1、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标上ABCDE五个字母,提问:你会去上面哪个地点祭奠英灵,请说说你的理由。

     A:丰岛海战,18947月,日本不宣而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B: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C: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

     D:辽东半岛战役,日军登陆辽东半岛,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奋战,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长达四天的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出示英国人阿伦《旅顺落难记》中的描写,感受日军残忍野蛮的罪行。

     E: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后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思考日军的侵略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

      朝鲜       中国

    (四)甲午殇,殇国情——结果及影响

     1、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2、思考探究:北洋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zǔn]节内宫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

      3、《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连一连,将内容和危害用线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图片1.png

   4、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系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5、三国干涉换辽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损害了沙俄、法国和俄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三国以武力威胁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以此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出示时局图)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6、中华民族到了危急的时刻!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与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甲午海战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兴起

“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清政府:军事改革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板书设计

日本大陆政策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清政府腐败无能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

朝鲜东学党起义                                    (门户开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