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实录
湖塘实验中学 贲浔
导入新课:
以下成语和春秋时期哪些人物有关?这些成语和人物反应了春秋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目标引领:
了解战国七雄争霸史实;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大变革等历史现象的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教授新课:
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国家 ,到了战国时候,诸侯国又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历史上称之为三家分晋,齐国被大夫田氏取代,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比较春秋战国诸侯间战争的特点?

战国是动乱的年代,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社会不同阶层有着各自不同的梦想。请同学们思考下列5个阶层各自有着怎样的梦想?
国君: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贵族:维护既有利益。新兴地主:私田合法。士兵:通过战功赢得政治地位。农民:社会安定
特别是诸侯国君,他们希望富国强兵,能够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们招纳贤才进行变法。材料就是秦孝公的招贤令,我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国是怎样一种状况,后来秦国是如何改变弱小的地位,迅速崛起并最后实现国家统一的。这与商鞅变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商鞅是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实现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
为争取变法顺利开展,商鞅做了哪些努力?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不同阶层的梦想吗?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这些在变法令中有没有得到体现?
商鞅变法还有哪些其他措施?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五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研读下列材料,对比秦国变法前后的状况,思考商鞅变法的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在与当时七国中军事实力比较强大的赵国的较量中取得关键性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秦国最后实现一统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使秦国走向富强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都江堰是一个综合性水利工程,集灌溉泄洪与一体,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都江堰工程非常坚固,2000多年后接受了强地震的考验,被誉为“震不垮”的都江堰。
除了内部改革和兴修水利经济发展之外,秦国在兼并战争中采用灵活的外交策略也是他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又一重要原因。
通过商鞅变法,通过长平之战等等,秦国迅速崛起实现全国统一的时机逐步成熟。从BC230到BC221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最终实现了统一 。
由战国兼并战争到秦国最终实现统一,商鞅变法至关重要,但是商鞅个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对于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同学们是如何看待的?
顺应时代的变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变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到种种阻力,变法者也需要勇气,变则通,通则久,我们目前也处于一个变化的新时代,我们也要坚持改革,不断深化改革,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小结板书

当堂训练
学生完成相关检测题。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反思:对照学习目标,认真理一理,想一想,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道理,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评价
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历史材料,与学生深度解析材料,得出答案。而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学生通过讨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教师能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研读史料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