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五四运动》教学实录
湖塘实验中学 陆小雪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这一天,不仅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盛会,也是纪念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追寻先烈的脚步,一起去感受那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激扬岁月。
目标引领: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感悟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教授新课:
五四追因
教师展示材料,介绍五四运动前的一战背景和中国的情况。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
教师提问: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了怎样的合理要求却遭受拒绝?学生根据书本知识回答: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中国的合理要求会遭到拒绝?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家实力弱,弱国无外交。
教师展示材料:1919年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怒火,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即将爆发。
五四爆发
1、教师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片段剪辑,请学生结合视频和书本P60内容,完成相关知识填空。
时间 | |
地点 | |
主力 | |
方式 | |
口号 | |
结果 |
2、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材料二、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
材料三、面对中国人民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材料四、大总统令:…倘再有借名纠众,扰乱秩序,不服弹压者,著即依法逮捕惩办,勿稍松弛。此令。 ——北洋政府公报1919年5月7日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概括,各界人士对五四运动持什么态度?并小组合作讨论这些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五四运动的扩大
1、学生结合书本P61内容,完成相关知识填空。
时间 | |
地点 | |
主力 | |
方式 | |
结果 |
合作探究: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口号和纲领,思考二者的斗争目标有何异同?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讨论得出结果;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仅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教师对五四运动的意义进行总结。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③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运动的另类视角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梁漱溟
材料二、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国耻纪念大会,会后,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的图片资料。
材料三、“钓鱼岛”事件引起的打砸日本车辆恶性事件的图片资料。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材料谈谈,当今社会,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爱国?
学生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并在班级中交流。教师就弘扬爱国精神和理性爱国进行相关概括总结。
当堂训练
学生完成相关检测题。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反思:对照学习目标,认真理一理,想一想,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道理,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评价
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完整明确,体现了我校自主学习型课改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思路清晰。在教学策略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本课重视学生在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获得启示,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价值引领作用。
本课教学也有一些值得思考与改进的地方。出于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会有个别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通透,需要做适当的补充。
点评教师:杨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