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24-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袁林艳

                                                    潘亚波 

拿到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 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 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 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本书包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 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第一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系统梳理并深入阐述 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 制和规律。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方向和基石。第二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 建”,集中阐述了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的新型教学 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开始。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关键和先导。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 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 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 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是一个教育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培养地理素养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更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追寻地理本质,科学、放手、创意地教,真实、自主、个性地学,让地理课更“有味”。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立场,把握学习生长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导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导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师与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互为因果。在师、生、教材碰撞 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因素更为能动,或者说教师促使学生更为能动,才是素养形成的课堂,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才 是改革的源头。 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借助地理发展历史挖掘知识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帮助学生体验涌现出来的伟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更富启迪。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向学生展现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 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拓宽视获知发能力体验地理探究培养探究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地理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地理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