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国
摘要: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常见难题。笔者通过让学生画经纬线模拟地理位置,识别地理球面空间和平面空间,引导学生作深度学习,促进了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收到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 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球面和平面的转化
地理空间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课本对“地理空间”没有明确作定义,主要通过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来帮助学生进行构建。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通过指导学生在地球仪学具球面上画经纬线模拟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进行识别地理空间等练习,引导学生作深度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识别地理球面与地理平面,通过地球仪学具与地图的转化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一、尝试建立地理球面概念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应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我们可以下列过程,来帮助学生实施构建。
1.建立地球表面整体的球形空间概念。
观察地球仪学具整体形状,得出结论:地球是球体,表面呈球形。在这里,笔者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是站立在球面上的。
2.建立球面方向概念。
在地球仪学具上画纬线和经线。(可如图绘出0°纬线、30°N纬线,0°经线、60°E经线。)
观察纬线,得出结论:纬线在圆圈上指示东西方向,在球面上东西方向的轨迹是弯曲的。
观察经线,得出结论;经线是在半圆(弧形)上指示南北方向,在球面上南北方向的轨迹也是弯曲的。
结论:地球表面任何方向都是弯曲的球面空间。
3.建立局部地面弧形球面概念。
方法:在地球仪学具上你所画的经纬网中取一块区域(如上图中A区域),用铅笔涂色,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A区域,可发现:在任何方向A区域表面都呈现为弧形。
上图中A区域,是一个介于0°—30°N、0°—60°E之间的弧形球面区域。
如果条件允许,不妨把地球仪学具的A区域剪下(学具属性,价在使用),让学生观察,或用手触摸,弧形球面特征将一目了然。
结论:地球表面的局部区域呈弧形(球面)。
深度学习表现为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思维。思维演绎过程为:地球表面为球形,地球仪是其模型。地球表面的任何部位都是一个弧形的球面空间。
二、建立地理平面空间概念
上一个问题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球仪学具的球面上,现在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把注意力放在平面,从平面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平面空间概念。
1.局部地面在视觉上是一个平面。
观察脚下地面,各个方向看上去是平直的。
分析:我们看到的地面是地球球面上的一小块,即地面局部地区。
获得认知:地面局部地区可被看作是一个平面。我们可把这个平面称为地理平面。
2.地图的使用。
对地图的使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笔者还认为:就地图本身而言,是具有明显的地理思维特征的:
(1)我们用地图来表示地面局部区域的地理平面。
其中蕴含这样的逻辑:既然地面局部地区可被看作是一个平面,那么,用平面图形来表示这个区域是基本可信的。
我们把这种平面图形称为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等要素是表示地理平面状况的重要内容。
此时,如果让学生举例,说说他使用过哪些地图,或者说说地图可使用在哪些方面,学生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借这个机会,我们可引导学生获得这样的认知:
地图,是一种平面图形,是表示地理平面情况的一种工具。
(2)对地图的使用可进一步。假设球面的某一小块可被看作平面,那么,许多个平面可拼合成一个更大的平面。或者说,可将平面作一定的延伸,这个平面的范围可能会比较大。
结论:在地图使用中,地图有时可表示比较大的地面区域。
3.地理平面空间概念是假想的。
事实上,在地球上,无限大的平面是不存在的。
假设上述步骤2(2)的假设没有限制条件,那么,无数个平面就可拼合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显然这是不真实的。因为地面无限延伸必将得到一个球面,这是地球的真实情况。
这些话没必要跟中学生讲,但是其中的道理是清晰的。在这里,我们可用地球仪学具来作说明: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球形的。
所以,地理平面空间的建立在是有假想条件的,即:假设其区域范围不够大。
同样,平面地图的使用也是有条件的,即允许它存在一定的误差。
那么,平时我们看到的桌面等物体的平面是什么呢?桌面等物体平面当然是真实的平面,但是它们是物理学意义的平面,不同于地理学范畴的平面。
至此,我们对地图及其使用作出如下认知:地图是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对应的地理平面的描述。当所示地面局部区域不足够大,地理平面接近地理球面,地图基本可信;当所示地面局部区域足够大,地理平面与地理球面出入较大,地图的误差会比较大。
于是,一个清晰的地理平面空间概念便建立起来了,我们可作这样的描述:地理平面是人们对地球表面在视觉上的认识,地图是表示地理平面的一种工具,地图上的方向、距离等内容是平面图形上的事物。
三、深度学习:进行球面和平面的转化
这个问题涉及了地理平面和地理球面的转化,问题中的前者属于地理平面范畴,后者则属于地理球面空间范畴。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平面和地理球面的转化,是不容易的,需要一定的方法或技巧。
1.从平面地图到球面地球仪。
方法:画一幅经纬网地图(如画下图左侧地图,纬度范围0°—10°N,经度范围0°—10°E),让学生与地球仪学具上所画的经纬网作比较对照,前者一定能在后者被找到位置。
教学中也可取一幅省市等区域的地图,如江苏省行政区划图,让学生找到其大致经纬度,然后在地球仪学具的经纬网中找出来。
道理:地表的任何一个局部区域都是地球球面的一部分。
结论:任何平面地图都可转化为球面模型。
2.从球面地球仪到平面地图。
方法:选取地球仪学具上所画经纬网中的一块区域,把它在纸上表示出来,画出其边框,标注出若干经线和纬线。(操作时可标注出具体的纬度和经度,如下图左侧经纬网区域:10°S—30°N,10°E—70°E。)
结论:局部立体球面可转化为平面地图。
3.球面和平面的转化是对两种地理空间表示方法的认同。
原理:既然一幅平面地图能用来表示地球表面某一区域,那么,一定数量的局部地区的地图可拼合成地球仪球面。
反之,既然地球表面的局部区域可用地图来表示,那么我们可把地球表面分解为若干个局部区域,这样,地球仪也就被分解成了若干张地图。
结论:无论是平面地图还是地球仪球面模型,都是人们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由于观察角度和表示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
深度学习启发了学生思维:地理球面空间是对地球表面的真实描述,地理平面空间是人们在视觉上对地球局部地区的认识,地图是描述地理平面情况的工具,属于二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