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武进区胡小凡名教师工作室终结性评估现场评审活动在淹城实验小学举行,胡小凡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以《相聚共知行,散开满园春 》为主题进行现场汇报与答辩,收获了在场领导与其他工作室成员的一致好评。
时光匆匆,岁月留痕,相聚共知行,散开满园春。胡小凡名教师工作室于2020年11月筹谋申报,2021年3月正式启动,在区教育局教管中心、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在各初中校的支持下,工作室按照既定的方案,扎实工作,深入探索。胡小凡主任围绕“团”“研”“思”三个词向教育局领导汇报。
团,口中有才,围聚成才
工作室是一队围聚而成的平凡朴实的语文人。工作室起名凡之语,因领衔人胡小凡的“凡”和所有成员都是语文老师而名。
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湖塘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校第五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担任语文教师三十年,2000年来主攻教育科研、语文课程建设和作文竞赛辅导,先后主持区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省规划课题3个、省教研课题1个,主持项目获得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工作室最初确定12位正式成员13位外围成员,后多个学校主动申请扩展各类成员至49人,涵盖15所学校。三年来,9位老师考上省内编制(含4位正式成员),经工作室中期评估并参考三年材料终审,确定正式成员15人。
工作室成员由知到行,由行到知,在胡小凡老师的引领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发展专业水平,努力成为“四有”好教师。
三年中工作室活动扎实。工作室组织区级活动26次,市级活动1次,参加省级活动3次,工作室开设区级观摩课39节,邀请专家讲座34人次,领衔人工作室区级专题讲座12次,指导成员专题小组组织线上研讨活动6次,工作室成员专题讲座8次。
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发展迅速。15名成员中,4位老师晋身职称,12人在五级梯队评选中提升,工作室成员指导了12位学生在省现场作文大赛中获奖,8位老师成为学科教研组长或学校中层;教学比武方面,1人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3人获得市评优课或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16人次在区评优课或基本功比赛中获奖,13人次在区级三题比赛中获奖;有51篇论文正式发表,区级以上各类讲座15人次,会议交流21人次。
三年中,教育科研深入。立项市级课题2个,省规划课题1个,区课题1个,2023年其中1个市级课题结题,课题组汇编了学生作文和教师论文2本合集,研究成果成为常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三年来工作室活动辐射面广。工作室活动辐射整个武进区所有初中校或初中部,专题研讨涵盖初中三个学段;常州市朝阳初级中学了解工作室的情况后,多次参加工作室活动,认为收获良多。工作室凡之语公众号一方面发布工作室活动剪影,另一方面刊发学生各类作文,发文近三百篇,常看用户1500多人,阅览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其中学生佳作多次用在作文专题教学的范例之中。
工作室确定鸣凰初级中学、马杭初级中学为工作室设站学校,湖塘实验中学为基地学校。工作室分别在三所学校开展了多次主题研讨活动,领衔人和各类专家来设站和基地学校举行专题讲座,指导学校进行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设站学校也多次与领衔人联系,推门听课,与青年教师交流,研究学校的教育科研,三年中申报立项了省市区各类课题。工作室同时以领衔人所在学校湖塘实验中学为基地,共同探索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诸多问题,共同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湖塘实验中学的工作室成员们担当作为,主动发展,学校语文课程建设不断优化,各级作文竞赛成绩优秀,2023年获得“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二十二届优秀团体奖。
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团聚求才,务实求真。
研,石开有力,开石惟智惟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教育之道、成长之道或许是天地混成,遵从、发现并发展师道或许是工作室的责任与使命。
三年来,工作室着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着眼推广工作室研究成果,“研”字开道,研究课标和教材、研究专题和课堂、研究教师成长和成果,形成了工作室的发展之路:
1.以课标教材解析为线,聚焦课堂教学效益
学科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准确把握课标的理念和内容,能够合理整合教材依标教学。工作室深知语文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成立之初,即对义务教育2011版课标和高中2017版课标进行深入地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课标发布后,又进行了比较分析,体会其蕴含的新的思想,准确掌握课标的四个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部编版教材是课标的现象化表达,更是国家课程实施重要载体,用好教材是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工作室在研究小学和高中教材的基础上,对六册教材进行表格式梳理,组织工作室成员进行了6次交流,分享每册书的语文要素、人文精神和三位一体教学结构的研究,并组织区级公开研究课,聚焦课堂教学效益,探索课内和课外一体化学习、课堂得法课外得益的课程建构路径,提出了“精要、简约、灵动、融合”的教学理念。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聚焦写作教学策略
研无止境,研究是智慧的彰显。展开课题研究是破除教师搬用式、记忆式、简单训练式、随机化的教学的有效途径。语文是生活内涵,生活是语文的外延,语文教学纷繁复杂,要撬动语文课程,必须寻找一个支点。工作室确定聚焦写作教学,展开市级规划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五分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省级规划课题《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引领下的五分写作教学研究》课题探索,以“五分写作教学研究”撬动整个语文课程,推进语文课程高质量实施。
(1)关键概念
指向核心素养,即指向“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素养。五分写作教学,从分级目标、分类内容、分步教学、分点指导、分层评价五个方面展开初中写作教学。
经过大量的行动研究,认为用写作眼光观察,用写作的思维阅读,用写作的行动表达,写作能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独具慧眼。
(2)研究缘起
五分写作教学是湖塘实验中学构建的“三分语文”课程体系下的作文版块的深度探索。2006年-2013年湖塘实验中学展开“基于大语文教学观的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省规划课题研究,荣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此项研究,建构了“规范作文——成功作文——创造作文”三维写作思想。此后展开了省规划课题“初中语文阅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省教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研究”,研究了主题性学习、专家型学习、思辨性学习、自主学习等理论。2019年末,学校成立了“五分写作项目工作室”,是研究课题的雏形。工作室力求形成符合初中学生的系统的写作教学策略,让教师有抓手、能操作,让学生有支架、有收获。
(3)行动探索
工作室一方面继续在湖塘实验中学建立五分写作项目工作室,面向七年级开设公开课,开启神奇的写作眼光,激发有意思的写作意识,进行多样化地写作和表达,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地写作启蒙,从中找寻并形成五分写作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工作室成员梳理、整合教材中的专题写作单元和各类写作训练,研究高考、中考的作文评价特点和平时写作评价的方式,建构系统的五分写作教学策略。
(4)形成成果
五分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索从五个方面形成了初步的成果:分级目标,廓清了分级目标的基本内涵、价值和分级目标构建的基本原则,形成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分级目标构建的典型案例;分类内容,在系统梳理了部编版教材与写作教学相关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从写作技法、写作内容和写作主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构和丰富增加写作训练的选择性;分步教学的整体设计,建构了四类写作八步教学的基本样态;分点指导的策略,建立了三个原则两种指导五个要点的指导流程;分层评价的尝试,建立了两级评价五种增值评价的策略和六种评价应用的途径。
这五个方面,是从教的角度引领语文教师思考写与读的关系、写作教学的整体建构,撬动语文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高品质学习的能力。
3.引入专家指导与文献研究,聚集理念变革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常州市语文教研员是工作室的特约指导专家,张春、刘高平多次来工作室指导,“2022课标及我们的行动——新理念背景下的毕业班作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课标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等等无不给成员以思想的变革和行动的指导,徐惠仁老师的“课题研究的方法”、梁增红老师的“教学论文写作指导”给工作室成员以科研的路径。
张立成老师是工作室聘任的常驻导师。张老师先后来工作室作13次专题指导:“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写作语言的训练”“思路要清晰”“写作教学同题不同层级的教学策略”“创意表达写作教学指导”“现代诗歌教学三步走”“专题阅读教学”“再说单元教学”“初中语文命题标准与策略”“九年级语文复习若干策略”“当前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等等,从课标解析到教材应用,从课程架构到教学细节,从整体教材到作文指导等等,张老师丰富的经验和深度契合的思索,让每个成员仰之弥高,钻研弥深。
工作室同时邀请一线的专家型教师与成员们共同探讨,贺一丹、疏大四、张满林、臧剑斌、杜鹃等等,他们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探索语文教学的经历让成员们感同身受。每次活动工作室都会安排两份文献的学习,2022年开始着重学习了《叶圣陶教育名篇选》和叶老的其他文献,对语文教学优秀思想和方法进行了传承和发扬。
4.注重教师的成果表达,聚焦自主发展
工作室搭好台阶,成员们自主向上才是工作室的期盼。除了积极梳理教学经验主动发表论文,推荐学生优秀作文外,在进行阶段性研究后,工作室都会安排成员在工作室活动中面向全区开设讲座,介绍研究成果,成员们先后就七八九年级“教材写作体例研究”、“五分写作分步教学策略”“五分写作分点指导教学策略”“五分写作分层评价教学策略”等专题分享研究成果。在区暑期名师大讲堂上,王蕾、冯小玲等成员介绍工作室五分写作教学策略;在各级评优课、基本功比赛、前瞻性项目推介中,成员们积极展现教学风采,体现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成员们主动进取,尽显芳华。
思,心上耕耘,田种心上,谷物生,智慧来
胡主任总结说:“三年来,工作室仅仅是走了一段小小的路程,或有耕耘,但不敢言获,希望从下列三方面继续前行。”
1.追求语文高质量教学责任在肩
当前语文教学还存在作文教学用时不足、阅读教学追求多而全、综合性学习忽略、名著阅读题目化、灌填式记忆式教学等现象,落实课程标准,以作文教学改革带动整个语文课程的变革还需要工作室所有成员在自己教学岗位上敢于尝试,并建立自己的团队,引领教师们守正创新,追求高质量的语文教育。
2.进一步整理教学成果并继续推广
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开设了几十节区级公开课,参加多次评优课或基本功教学比赛,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后续将整理添加,形成合集,供同行借鉴研究。
3.继续展开五分写作项目研究,丰富实践理论
工作室后续将以常州市培育项目和省规划课题为抓手,组建核心队伍进行行动研究,不断丰富五分写作教学成果;指导成员主持的市级课题进行深入地实践研究;继续以湖塘实验中学的五分写作项目工作室为载体,面向学生开设公开课,形成有滋味、有实效、有序列的初中写作课程。
相聚共知行,散开满园春。武进区第十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工作室多人榜上有名,4月24日结束的语文省评优课,新加入的老师入选评奖。胡主任告诫说:借春风得益,携满园春色。记师道初心,成春华秋实。
在工作室终结评估之际,工作室成员在胡老师的指导下,坚信:“这世界有这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一起奔赴星辰大海,共享教育的幸福,不负这份热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成长没有终点,今天的终期评估只是起点。期待每一个成员带着收获和使命再次出发!不负韶华,以梦为马,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撰稿:王蕾;摄影:冯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