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俞顺
一、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需求和现实意义
1.1 高效课堂的概念与特征
高效课堂是指在相对较短的课时内,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的课堂。高效课堂具有循序渐进、精心设计、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
1.2 地理学科特点与教学需求
地理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地理学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多个领域,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分析。
(2)地域性: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具备地理认知能力和地域意识,将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实践性:地理学科强调观察、实证、实地考察等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跨学科性: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衔接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
基于以上地理学科特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需求如下:
(1)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3)提高地理应用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解决中。
(4)促进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1.3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意义
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初中地理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科目,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地理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此外,打造高效课堂还可以节约教师备课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为学校建设高质量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2.1目标引领,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在教学前,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实际,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地理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和能力。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标准,使学生能够通过高效课堂的实施达成目标。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时,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和周期;2)理解自转和公转带来的地理意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能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分析与地球公转运动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些目标紧密融入教学安排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背景、先前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概念、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
针对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观察、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供清晰的教学导引,引导学生克服难点。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的联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突破,如通过讲解配合动画,使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和规律。还可以针对季节变化的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分析解释,同时,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复习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2.2 情景导入,教学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导入情境是初中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选择与地理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将案例或报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其对生活的影响。在设计情境导入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的联系,创设有趣、引人思考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尽量采用多媒体资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个具有浓厚气氛的天气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氛围和环境。可以询问学生对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天气变化,例如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当日的天气情况,如温度、湿度、风力、云量等。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学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差异。还能实施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设置一个“天气预报团队”,让学生扮演电视主持人,通过收集数据和资料,编写和演示天气预报。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天气的变化,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
2.3 问题导学,提问追问结合,激发学生思考
选择合适的问题:确保问题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问题可以从实际生活、经验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结合。
掌握提问技巧:利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只有单一答案的封闭性问题。提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和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合作中相互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
追问和引导: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通过追问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或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证据和解释,以支持他们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
提供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回答的准确性,并鼓励他们持续改进和提高回答的质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陆变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关键性问题,例如,“沧海桑田真实存在吗?”“人类是如何发现海陆变迁的?”“魏格纳找了哪些证据来证明他的猜测?”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掌握相关知识。
2.4 利用地图,善于读图分析,提升读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使用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使用地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阅读地图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地图呢?
熟悉地图符号和图例:教师和学生应该学会解读地图符号和图例,了解不同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使用地图进行定位: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地图并引导他们找到特定的地点,帮助他们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地理意义的地点,例如城市、河流、山脉等。
研究地形和地貌:地图可以展示出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探索地球上不同地形和地质特征的分布,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分析地理现象和数据:地图可以用来展示各种地理现象和数据,例如人口分布、气候分布、经济发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模式和趋势,并通过分析地图上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比较和对比不同地区:地图可以用来比较和对比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多个地图,让他们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等,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差异和相互关系。
除了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地图外,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地使用地图进行研究和探索。他们可以使用地图帮助解决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地域的理解。
2.5 拓展教学,开展兴趣活动,理解地理知识
实地考察和地理探索活动: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探索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景观。例如,可以组织参观自然保护区、河流或湖泊、农田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并进行观察与分析。
制作和展示地理模型:让学生参与地理模型的制作,例如制作地球模型、板块模型、自转公转模型等,通过制作和展示地理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地理科普讲座或演讲比赛:组织地理科普讲座或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当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和分享有关地理的知识和信息。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游戏和竞赛:设计地理相关的游戏和竞赛,例如地理知识问答、地理谜题解答、地图解读比赛等,通过参与游戏和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制定地理实践任务和项目:给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地理实践任务或项目,例如调查当地的某一具体的环境问题、设计自然资源保护计划、开展社区规划等,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地理教师可以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组织一个地理探索日活动,学生到不同的场所进行考察和探索。如探索当地的某个河流生态系统,他们观察河流的水质、流速、岸边的植被等,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也可以去探索当地的城市规划,他们观察城市的交通布局、土地利用等,并进行研究和展示不同城市规划模式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增强对地理的兴趣,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6 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多媒体演示和互动教学:使用投影仪或智能电子白板来展示地理资料、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地理概念、现象和过程,而学生也可以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通过互动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展示视频资料,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从而对地理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
电子教材和在线资源:利用电子教材和在线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探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相关的在线地理教学资源,例如地理模拟软件、地理学习平台、科学探究网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地球仪软件或在线地图实践练习中掌握地理坐标和地理位置的概念。
虚拟实境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使用虚拟实境技术(VR)或增强现实技术(AR),可以将学生带入虚拟世界或通过现实场景中的信息叠加来进行学习。通过VR眼镜或AR应用程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世界各地的地理景观、文化遗产等,提高学习的沉浸感和互动体验。例如,学生可以使用AR应用程序在教室中看到三维地球,然后观察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
在线协作和交流工具:利用在线协作和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进行地理任务的讨论、合作和分享。教师可以设置在线群组或课堂管理平台,学生可以在其中共享和讨论地理资料、笔记和想法。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共同参与地理研究项目,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与其他地理爱好者或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丰富地理学习的内容和深度。
通过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地理课堂可以创造出更具互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2.7 反馈评价,反馈课堂所学,反思课堂教学
打造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对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成果的总结、思考和完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多样化、客观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作为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身课堂教学,有哪些地方效果好,哪些细节后续可以不断完善,在后续教学中不断优化改进,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在讲授“东南亚”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要对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说东南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了“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这部分内容之后,大多能够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以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指明学生回答得比较好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接下来地理课程的学习信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寻求教师帮助,解答疑惑,或是通过复习教材,巩固基础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再进行评价,让学生进步得更快。而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订一套标准,如回答的内容要有逻辑,有条理,指出关键点等,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他们的答案,以提高对优等生的要求。高要求让这些学生不断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和梳理,并能够进行系统性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以锻炼,并能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高效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打造高效课堂更是必不可少的任务。通过目标引领、情景导入、问题导学、利用地图、拓展教学、技术创新和反馈评价等实施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高效课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