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确定适合初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目标,探索一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方法,以建立起相应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深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研究内容:
1.文献研究 研读2022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阅读袁孝亭主编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等相关书籍,通过文献研究明确初中阶段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应达到的目标,探索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方法以和评价方式,深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行动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进行案例研究,开展研究课、综合实践活动、学术沙龙等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在七、八年级分别开设培养学生空间定位的研究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熟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加强指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地理事物的位置,学会描述地理事物位置的方法以及对地理事物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读图、对位置的描述等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变化。
(2)在七、八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七年级展开简易地球仪的制作活动,通过简易地球仪的制作、绘制经线和纬线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初步建立空间感,为地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八年级开展中国行政区图拼图等实践活动,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进一步提升空间定位能力;学生社会实践时,利用园区平面图学会查找游园目的地,能选择正确线路顺利到达,形成游玩线路图展示交流。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3)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商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优化研究方案,在后期的实践中推进。
三、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 制订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继续开展研究。
10-12月 展开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展示优秀成果,讨论解决困惑,以便及时调整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研究成果。
1月份:整理研究材料,总结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四、工作要求
1.每月组织研讨交流活动,汇报各自的研究工作,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及时交流解决。
2.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开设一节指向该研究课题的研究课,课后积极反思、研讨,并形成过程性资料。
3.本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或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