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一学期的学习,受益匪浅,现将个人所得总结如下:
一、课堂观摩,思想碰撞
胡小凡名师工作室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架构了一个展示与学习的平台,每次工作室的活动都会有作文课的展示,老师们精心准备,呈现了一节又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本学期,有幸听到了唐皓老师的《尝试创作现代诗》、胡伟老师的《写小人物》、刘怡老师的《写出人物的精神》、毛文娟老师的《动起来,人物形象更鲜明》,每次课程都会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指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作文的重要性,但也一直教不得法,有了胡主任搭建的这个平台,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文课的教法,也认识到了作文必须教,更要好好教。
每次活动我不仅是带着一颗学习的心,同时也会在听课的同时对教学环节有自己的思考,如果让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安排?所以,每次课堂的聆听,既有学习,也有思想的碰撞,一节课听下来,收货满满。
二、理论引领,常学常新
除了课堂观摩之外,每次活动,胡主任都会邀请专家来进行讲座,讲座的选题贴近一线老师的工作,直击痛点,解决我们的需要。专家们每次讲座都是精心准备,将自己教书生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而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远。
从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前沿的理论知识,单元整合教学如何进行,写作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如何进行,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真写作真教学,每一次讲座,都让我常学常新。讲座不仅是给老师们带来理论知识,专家们还会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方法分享给我们,臧剑斌老师就一直提到,写日记写周记是一个很好的捕捉生活素材的方法。老师们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充实了我们的知识库,不断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三、实践探索,积累经验
有了工作室的同行展示以及专家引领,每次活动归来我都收货满满,并且会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很重视写作教学,每个星期至少会有一次随堂写作小练笔,每两个星期会有一次大作的练习。在写作课型上我也努力进行尝试,有作文指导课,有作文升格课,有素材分享课。
精心备课下,学生的习作也会给我带来惊喜,越来越多的好作文涌现出来,在评价作文时,我也进行了多样尝试,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更直观地评价。
四、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每次的实践过后,都会有反思总结,针对课堂的反馈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新的课程尝试中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一些任务的设计可能难度太大,学生难以达到我的预期,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目标的设计。对于好作文的收集展示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作文的点评还是过于笼统,不够细化。
个人发展方面,本学期的论文写作不够积极,不会主动将所学所得及时的记录下来,之后的工作中要注意论文的写作积累。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学期,每参加一次工作室的活动,收货就多一分,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依然会保持这份热爱,去学习、去积累、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