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得知自己有幸加入胡小凡主任的凡之语名师工作室,心情是激动的。因为整天只顾埋头苦干,没有回头总结反思,没有环顾四周吸收各界新鲜技术,没有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展望和规划是行不通的。从加入工作室的那一刻,瞬间觉得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因为有人带领、有人督促、有人帮助。虽然加入工作室才一个学期的时间,但让我体验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在这一学期中,让我觉得受益良多,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名师引领,积极向上
从名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孜孜以求、教书育人”。半年来,胡小凡老师经常提醒成员要多看书,多思考,以积淀我们的思想。并给我们推荐了有关写作教学的书籍供我们学习,研究,进行交流讨论。他耐心地指导我们,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为人师者要有大爱,为人师者要志存高远,为人师者要从心做起”。工作室的成员,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充满学术氛围,从中体会相互学习的快乐。工作室成员各有所长而又殊途同归,都是以写作为研究主题。通过互动听课、研讨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在自我学习中提升
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后,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我激励着自己不断“充电”。在学校期间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加入工作室后,胡主任为工作室每位成员推荐了《叶圣陶教育名篇选》一书,我及时阅读,并且还学会了撰写读书心得。通过胡主任在微信群中经常发送的一些写作推文,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慢慢的积少成多,学习写作。每一次的工作室活动结束后,我都及时总结和回顾。我还关注了手机微信里的一些教育科研公众号,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学习。
三、在听、评课中成长
加入工作室后,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参加工作室所举办的每一次交流活动,胡主任每次都会点评指明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工作室的唐皓老师、胡伟老师、刘怡老师等都先后做了有关写作主题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工作室的成员是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这给我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多次的活动中,聆听着同伴们的教学,分享着她们教学的智慧。每次听课,自己就像一颗小树苗汲取了大地的力量,让我倍感满足。特别是有时教研员的点评及专家的建议,每一次都让自己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去尝试承担这样一次公开课任务。在这方面我要为自己加油。
四、强化反思意识,提升研究水平
反思是人特有的心理品质,而教师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工作室每次研讨活动都要安排2小时左右的时间。先让上完课的老师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通过课后反思,我们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使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充实,更完善,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丰富。然后就是专家点评,让我们授课教师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成败的原因,促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增强自信,不断完善自我。最后组织相关的成员、学员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议课,发现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们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交流讨论,教师们的评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引发了理性的思维,激活了灵感的火花。
五、努力方向
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开拓进取,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积极共同完成工作室的既定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