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王蕾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个人发展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胡小凡

在区级胡小凡名师工作室成长的第三年,虽然感觉到很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我们工作室的领衔人胡小凡主任对语文教学工作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胡主任给成员们安排了扎实的理论学习、丰富的专家讲座、精心的课堂研修以及积极的课题研究等一系列能够落地生根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有很多真知灼见的讲座,我对其中的一次讲座印象非常深刻。

工作室的常驻导师张立成主任说了几个观点:

一、跟新课标谈恋爱,充分认识新课标的地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观、教读与自读之间的关系,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强化

对一本书的教学概念很清晰,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评什么,怎么评。语文实践的四种样式: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让学生干。

三、所有领域都有套路,但是不能套路化

分析课文,独独没有学生活动,让学生经受语用锻炼的活动。

随文命题的意识越来越强,中考不一定会完全避免套路化答题,但是会越来越避免。自己革自己的命。

套路一定程度上体现思路,革掉“化”。

现在命题立足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南京中考卷是大情境下的几大任务。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写几段话,演讲稿,因为有情境所以不能瞎写。我们的命题也要讲究情境。生活实际情境包括虚拟的生活实际情境。

命题趋向趋于组合文本,关注学习和训练。你的上课还是停留在单篇教学的时候,关注其他文本。单元整合。日常教学中体现综合比较的思维。

四、写作秘籍都是伪命题

我想就第四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当代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难题。我们工作室能以写作为突破口,其实相当有难度,近日,有媒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应试作文和好文章长期存在着冲突”,再次引发讨论。

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作文这个难题似乎并不存在。那时,写作文是很简单的事,简单得让人惊讶。古代的许多孩子七八岁就能作文,有的甚至更早。陆定一就说过:“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文史学家傅庚生也曾说:“在清末民初,五六岁的孩子,到十岁左右,资质不太差的,就可以写文言短篇,大致通顺。”

说起来有些复杂主要是现代学校的作文教学没有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参照对象”。这并不是说,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多年来,语文教材在选文方面一直要求“文质兼美”,尽管不能说所选的文章都非常优秀,但大部分文章还是“好文章”。关于“好文章”,美学家叶朗有个说法,认为其特点是“简洁、干净,明白、通畅,有思想、有学养、有情趣”。照此,语文课文的大部分文章能达到这个标准,至少也是接近这个标准的。好好学习这些文章,揣摩这些文章的写法,汲取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学生作文就不会那么难。

问题是,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没有紧紧抓住文章来教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这些课文,语文教学主要是分析其中心思想,找出中心思想才是重要的,文章整体的美质、文章的形象生动及所包含的深湛的写作技巧,都没能给学生留下多少印象。这很像吃苹果时只想得到苹果的果核,而没有吃到果肉,因此也就未能吸收苹果的营养。现在有一些语文课成了“才艺展示课”“影视欣赏课”“主持人比赛课”“口头辩论大赛课”等,课堂热热闹闹,但恰好忽视了最重要的学习,即熟悉文本,有些课堂上学生甚至不能把课文流畅读下来。

总之,由于忽视课文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忽视课文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学生写作文无法借鉴课文,就只能直接借鉴高考的范文,并进一步研究总结这些范文的写作经验,最终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套路作文被大量采用,使这种作文的“效能”不断降低,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数,另一方面也使人怀疑作文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信度。

“解套”需要在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语文教学要以课文的学习为中心,重视课文的解读,让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刻印在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作文的“范本”。如果语文教学不能真正重视课文的整体感受,而只是如教育研究者温儒敏所批评的“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分析,甚至是考试技巧应对;学习古文,就一个字一个字掰碎了讲,课文还没读出感觉,就要总结思想、分析形象”,那么套路作文就始终难以终结。

二是需要提升语文试卷的评阅水准,尽可能准确地评判出套路作文,使套路作文得不到高分。有必要指出的是,中高考的作文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包括课文学习的实际和课外阅读的实际,让其真正发挥引领阅读的作用,结束教学对文本的轻视。

尤其是刚刚拿到初一语文期末卷,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标在学业检测上的体现,这是常州市试卷检测的变化最大的一年,所有的试题都嵌套在网上常州方志馆的开馆上线情境之下,网管简介加入生字词检测,短语形式的考查又放在方志馆版块名称的解读中,诗歌鉴赏与默写都是在“常州地方官”栏目设计的互动问答游戏中,《海底两万里》的名著检测放进了中华恐龙园和环球嬉戏谷的文旅资源规划中。课内课外阅读,甚至作文都是统摄在“点赞龙城”板块中设计的“人人都是记录者”的参与活动。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任务群”真的来了,语文教学的“解套路化”时代真的来临了,无论阅读还是写作,还是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在大家都摸不到头脑的时候,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而胡小凡名师工作室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前进的最佳平台,我将蓄力前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