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踮起脚尖,可以仰望星辰,或许,贴地而行,也能抵达远方。加入凡之语名师工作室已近两年,我始终满怀着希望,于朝夕更替中潜心研修,在阅读写作中不断丰实自己,希望能一路耕耘,一路芬芳。
一、扎实共教研
在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主任的引导下,我们结合新课标和课题,以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的形式,旨在探索实施“五分写作”的途径,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
凡之语这一平台真正做到了名师分享经验,年轻教师收获成长,而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也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湖塘实验中学周玲老师和庄烨老师开设的作文升格《审题立意》写作指导教学,同课异构,向我们展示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课堂。前者循序渐进,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后者围绕中考作文题目,随讲随练,强调语文学习的实用性;马杭初中薛佳老师和湖塘实验中学范燕丽老师执教的《创意表达》写作指导教学,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思考,薛佳老师教学切入口小,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强调他们的创意化表达。范燕丽老师则是大局入手,整体铺展,清晰地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作文评分标准的亮相让学生更有实操性......在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观摩中我们收获满满,在教学评课中我们思维碰撞,传递出课堂教学的更多方式。
此外,我们更是以课题为依托,以研修促提升,工作室成员更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专题讲座的任务。我们越发体会到,源源不断的想法源于课题,却远远高于课题,溯源语文,回归生本。
二、名师来引领
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主任先后邀请诸多知名专家和教研员为工作室成员来做理论指导,致力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常州市教科院刘高平校长从“写作要有素材”出发,指明了我们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方向以及对当下“大单元教学”的热议与思考;人民路初中杜鹃老师作为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的获得者,向我们分享了她的课例《驿路梨花》,以及如何备好一节好课的若干思考;
而凡之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主任多次分享宝贵经验,高屋建瓴,对标课堂教学,撬动思维的深化,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的路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三、自我重提升
我始终牢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我积极参与课题,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努力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去磨砺,完善,沉淀和提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2022-2023年武进区第十八轮“送培上门”培训活动中,我以《<诗经>二首》为题,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我始终坚信,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走出去,走得更远,见得更多,学得更多,更好地观照自身。是啊,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始终能真切地感受到胡主任的期许,也是身为语文人“益慕圣贤之道”的虔心。独行快,众行远,在工作室各成员的帮助下,我将带着初心上路,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