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郭小霞 2022-2023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胡小凡

本学期,是我加入“凡之语”工作室的第四个学期了,回收将近两年的工作室学习和交流,可以说收获颇丰,自己在科研方面和作文教学方面也进步了很多。特别是这一学期,我在听取专家的讲座和工作室成员的课之后更是成长明显,现将学习总结如下: 

一、理念引领,新课标新思维。

本学期的工作室活动丰富多彩,一如既往地采用专家讲座、评课加工作室成员公开课实践学习。其中,有这样几次专家讲座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前黄实验学校的疏大四副校长作的《作文教学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专题讲座。疏校长指出,当前写作教学主要存在教学规划不清、写作指导不实、实践方式不活和评价提升不力的四个问题。因此,疏校长针对这四个问题一一给出了应对措施,并指明了新版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的方向,可谓鞭辟入里,让我感悟颇深。

其次,在南夏墅公开课时,冯小玲老师开展了信息技术课教学,之后工作室请信息技术专家邵胜峰老师作了应用指导。邵胜峰老师从信息化教学的角度入手,先肯定了各校教学信息化环境的优点,教育局为各校老师创设了信息化教学平台,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并提出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必须适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高品质课堂服务。作为参加过武进区、常州市信息技术评优课的我来讲,这样的教学和指导给了我又一次特别的机会,让我学习到了更好的运用方法。

再次,在礼河的活动中,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张立成主任以“初中语文命题标准与策略”为题指导教师从宏观到微观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张主任结合高考、中考多个案例分析命题的特点,指导教师掌握命题的四个要素,学会在日常教学设计符合生活真情境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思维品质。他强调,提升教研组出题水平对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鼓舞大家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共同建设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

最后,是12月13日我校特邀常州市中考命题组组长、常州市教科院张春副院长开设的主题为“2022课标及我们的行动——新理念背景下的毕业班作文教学”的讲座。张院长先从2022年的中考作文题“强与坚强不一样”入手,分析了常州作文命题的特点与方向。接着,张院长结合新课标的学段目标,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要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教师的教学要和高中的考察要求接轨。张院长指出,无论是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还是新课标,对议论性文章写作的训练指导,都十分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形成散发性思维、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他说,我们语文人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中考一般不会考而放弃必要的教学和训练,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负责的。

一次次精彩的专家讲座都给了我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研究很多启示,专家不是空洞的讲解,而是结合了当下我们的教学重点、课标改革、中考考试大纲等进行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真正为我们考虑的讲座,在这思想的碰撞之下,我在不断地成长。

二、听课教研,启思想促教法 

   本学期的听课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本工作室的分级目标的设置,让教师能够更精准地设计教学,辅导学生的作文,而学生的作文学习,也有了两个不同的级别,从低级到高级,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课堂教学地不断推进,能够让学生一步步达到融化知识。二是我们开设公开课的老师,呈现的课堂,向活动主题、大单元教学的新课标要求推进。印象最深的是三堂课。一节是王蕾老师的《卒章显志,彰显我“心”》,她的课要为“晓声杂志选文章”,课堂设计巧妙,精心引导,层层深入,带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富有实效的情境引导和渗透,使学生对掌握突出中心的写作技法了然于心。一节是冯小玲老师围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在环境中塑造人》一课。冯小玲老师别出心裁,先设计了学生写人的习作情况调查,得出学生在写人作文中的类型与困惑,引出课题,然后创立现实感很强的学习情境:主题黑板报“凡人光辉”,共同研读经典文本与学生习作后,学生的展示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的习作评价表新颖巧妙,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中分级目标设计的体现。还有一节是钱欣欣老师以“每一只昆虫都有一个生命的密码——跟着法布尔学写作”的展示课。钱欣欣老师紧扣《昆虫记》中的“情性”与“诗性”,先从阅读印象入手,引发学生的阅读积淀,再在比读找不同、品读解密码、联读探归宿中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体悟法布尔独特的文笔和思想,并引为己用写自己眼中的昆虫。钱老师的教学由内容到写法、由形到神的渐次深入,学生也徜徉在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和文学殿堂,并用出色的文笔表达自己对昆虫的“情性”和“诗性”。三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不仅是课堂的精心设计,更有其中对写作教学、名著教学等的深刻研究。

三、评课反思,增能力助教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次工作室公开课之后的评课环节是我们最揪心的时候,因为现场评课是我们指导教学、分点教学等研究角度入手去评讲,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评课能力,也为我们的教学案例撰写打下了伏笔。每月的教学案例随笔,更是我们教科研能力提高的素材和前奏。在这样不断的训练之下,本学期,我的教科研能力又有了新提高。

这是本学期我工作室最大的三点感受,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会在工作室的指导下继续努力工作,继续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方向努力前行,不断成长,争取在新的一学年能够有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