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上埋头行走,要时不时地看看前方。”对此,我深信不疑。加入凡之语名师工作室已一年有余,回顾这一学期的步履,我收获了很多。
一、课堂共研修
每月一次的课堂研修活动,在组内互质、交流研讨中,不断地促进思维的深化。坂上初级中学李玉老师开设的《跟<列夫·托尔斯泰>学肖像描写》聚焦细节,由整体到局部渐次深入;南夏墅初级中学周寒珣老师与湖塘实验中学冯小玲老师开设的《在环境中塑造人》,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向我们展示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课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王蕾老师和礼河实验学校张云老师围绕“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这个主题展开教学,向我们呈现了课堂生成中更多的可能性......
在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主任的倡导下,我们积极参与“第七届苏派名师初中作文精品课堂线上观摩与研讨活动”,及时收看教科院“幸福教科研,成就好老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公益活动,在优秀示范课的学习中,我们收获满满。
研修活动我们开展的形式很是丰富,不仅关注到线上与线下的共推进,还注重读与写的齐呈现。工作室成员始终秉持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在思辨中不断进取。在一次次的课堂观摩中,我深刻领悟并努力践行:在日常的教学中当关注教材中的“写作实践”设计,当关注语境的合理创设,当关注操作路径与操作方法的有效落实,且思且行。
二、名师高引领
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主任先后邀请诸多知名教师和专家来做理论指导,为工作室成员搭建了优秀的平台。前黄实验学校疏大四副校长作了《作文教学的若干问题与思考》的主题讲座,鞭辟入里,指明了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方向;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邵胜峰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丰富教师们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的途径;前黄初级中学张满林老师做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思考》的讲座,强调了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张立成主任以“初中语文命题标准与策略”为题,指导教师要牢牢把握命题的四个要素,进而渐次深入,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常州市教科院张春副院长开设了主题为“2022课标及我们的行动——新理念背景下的毕业班作文教学”的讲座,从新课标切入,解读为什么要关注写作教学,以及怎么教写作。凡之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胡小凡主任多次开设讲座,高屋建瓴,对标课堂教学,撬动思维的深化,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的路径。
三、个人多内化
在这半年的时光里,我始终牢记教师的教学自信源于阅读带来的丰厚学养以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阅读与写作,注重理论知识的储备,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践。
在胡小凡主任的悉心指导下,在“慢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讨暨星辰实验学校(初中部)第十一届教学对外开放活动中,我以“每一只昆虫都有一个生命的密码——跟着法布尔学写作”为题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我当珍惜每一次机会,在求思与进取中不懈努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感谢工作室的各位成员,感谢凡之语名师工作室这片成长的沃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当常怀虔诚之心,多思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