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画上圆满的句号,在工作室领衔人的指导下,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已经不知不觉有两年了。两年来,从一开始的抱怨,到渐渐期待工作室活动的开展,虽然感觉很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现在对本学期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回顾总结: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升理论水平
多读好书,聆听名师讲学。这两个内容一直是每次工作室活动胡老师保留的经典活动。每位负责的老师都精心选择与作文有关的论文与我们一起分享,常常能激起我们思想的火花。而胡老师请来专家的精彩的讲座更是给我们醍醐灌顶之感。例如张立成主任的《初中语文命题标准与策略》指导教师掌握命题四要素,学会在日常教学中设计符合生活情境的探究任务。张院长的《2022课标及我们的行动——新理念背景下的毕业班作文教学》让我们明白教师要关注热点时事,提升视野和时事分析能力,对学生负责。
分享同伴智慧。每次工作室活动,都能有幸听到工作室成员的优秀的课堂展示,这给我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本学期同样有幸听到了多位老师的优秀课堂展示,例如周寒珣老师和冯小玲老师同题异构课《在环境中塑造人》很好地体现了分级目标的设计。王蕾老师和张芸老师同题异构课《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让工作室成员对五分写作中的分点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钱欣欣老师的《昆虫记》由内容到写法、由形到神的渐次深入,让学生们畅游在法布尔的昆虫世界中。
二、做好教学常规
参加工作室活动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本学期虽然到礼嘉中学交流学习,但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加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分析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把工作室学习到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同时,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
三、做好教学研究
学来的知识总归需要落实到实处,所以我一方面在向这些专家、同仁认真学习,自己也根据工作室的要求开展写作教学的研究,积极与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今年暑假一篇论文发表于《未来科学家》 。
四、自我的提升
在工作之余,我也努力提升自己。今年十月份,在胡小凡老师的鼓励和学校老师的支持下,我报名参加了常州市骨干教师的评比,在经过材料初审、书面考试、材料综合评审等几个环节后终于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通过之后,我更是庆幸自己参加了胡小凡主任的工作室,在胡老师的鼓励下参加各项活动,使自己在准备材料时能够有更多的底气。
当然,在参加工作室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新的学期,我将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教学、科研上都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