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题
⽤⼼做课题,也许有⼈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作已经令⽼师很费⼼了,还要再⽤⼼做好课题并⾮易事,由于需要多⽅⾯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如课题主持⼈袁林艳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了课题⽅⾯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做是⽆法深⼊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法做到有效有质。
⼆、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对知识本⾝发⽣兴趣,产⽣认知需要,产⽣⼀种需要学习的⼼理倾向,激发⾃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是创设适合学⽣学习探究的情境,⽽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且要让学⽣“知其所⽤”和“知其谁⽤”。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可能性。
四、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个齐⼼协⼒的团队,很难开展⼯作。从⼀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量,在主持⼈的精⼼安排下,我们各⾃负责⾃⼰的分⼯,但⼜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是被推翻,⼀个交流会下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倒退的现象时常发⽣,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科研能⼒提升了,同时教学能⼒也得到提⾼
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作上,我查阅了⼀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些的科学⽅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法。如⽂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有了更多的了解,这⼀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了解学⽣。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扎实⼯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会取得成绩。进⾏课题研究是⼀个充满艰⾟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