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凡之语名师工作室学习的这一学期,我是标准的聆听者和学习者。回顾这段时光以及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历程,我倍感这个团队的魅力,它带给我温暖与收获,更让我懂得如何在作文教学之路上迈好坚实的步伐!在这学期末的时候,来回顾自己的过去,同时展望未来,以便更好地前行。
一、回首过去
1、认真进行作文教学工作
我认为,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本学期,我按照工作室和初一年级的相关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及研究,特别是进行作文教学和作文思考。在作文课上,我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在作文写作上的具体需求。对作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从课本出发,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可以说效果较好。
2、仔细听课,参与交流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并没有少,听课、探讨,我们从线下到线上,从大组到小组,一一进行,有条不紊。在这里,我获得了很多与同行合作的机会,进行了很多理论上的探讨,积极探索了新的作文教学路子,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很多教学研究的资源,论文写作也上了一个台阶。参与工作室,让我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在一次次活动中对“五分写作”的作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
作为中青年教师,我们和学生年龄差距有一些大,双方在对事物的见解、兴趣、思维方式上差距也比较明显,这就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从他们对作文的要求入手来进行教学。此外关心他们的生活,主动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这样可以迅速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放弃很多顾虑。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来源于生活,也要学生写出生活。
二、展望未来
处于学习型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备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人生的样式,或许比其它任何的人生样式更需要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需要对个人发展有所期待。
首先要多读。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长流长满,不致枯竭。读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博览群书,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二是多读业务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教学专著、经验介绍。都要认真阅读,细细品味,重点内容重要章节,更要反复读,知道读懂,有的还要尝试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其次要广听。听是获取教育理论、教改动态和教学经验的又一种有效途径,它是读的补充。听比较随机,形式多样。老教师的示范课、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探讨等都是听的好材料。走出校园,倾听专家骨干的讲座、报告等更是有目的的活动,他们都是直接面对听众,用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帮助我们获取实践经验,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第三要善思。思是加工,是对读与听所获取的材料的内化,因此是读的发展。思则得,不思则不得。对于读与听到的各种信息要进行比较筛选,哪些内容对我们的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哪项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思要求质量,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教学素质的一部分。
第四要勤写。写是学习实践后的总结提高的重要一环,是实践向理论的上升过程。不会写就不会有突破,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写尤为重要。写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反思——写出每节课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课题小结——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做法整理成书面文字……这样每课写一点,记一点,两三年下来积累的素材将十分丰富,这些素材是进行论文写作的可贵资料,也是自己成长的足迹。
做为中青年教师中的一员,我会珍惜每一次好机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教学教法进行不懈的钻研和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