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过去了,听课、评课、听讲座,将其他人的知识广度、思考深度、教学风格、综合魅力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感到自己的落后,卧虎藏龙、高手如林的工作室给我提供了正能量。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4月底自己上了一次课,在胡主任的指导下课堂内容几易其稿,最后的成果虽仍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但是对我而言是写作教学上的一次提升。
工作室活动,带给我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坦然的教学心态。从教多年以后进入焦虑期,觉得一无所长,一无所成,想改变却又无处着手。现在,我的心态已坦然,面对教学不再焦躁、恐惧,反有些许期待。我不知道参加工作室是否就是全部的原因,但确是重要因素。二是钻研的工作方式。平时备课基本抛开原有的备课本,抛开资料,自己先去想。当然这样也有弊端,但总比被牵着走好;当然所花的功夫还少,教后反思尤少,想出的好点子极少,课堂效果也未见得有多少改善,但我知道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几点不足 一是专业阅读少。语文有知识,语文学习有方法,语文教学有门道,语文知识、学习策略、教学方法自己掌握得很不够。过去的一学期,在这些方面的阅读太少,虽几次决心看点教学论文,但总难坚持。 二是深入思考少。不论是阅读时的思考,备课、课后的思考,还是工作室每次活动前后的思考,都不是很积极。所以一年也拿不出几篇阅读笔记、教学案例、论文。总以读得不多、水平不高作为写不出东西的理由,其实写不出是因为不写,不写是因为没有专心、深入地思考。若能经常思考,点滴记录,多少总能有心得。读得少,想得少,所以水平不高,包括阅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教学的能力。真正提高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发生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惑之年,头脑当渐渐充实起来。虽不能闻鸡起舞,却也要朝夕闻道,小步快走不停歇。这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