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需要在实践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课题的制定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工作,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決的问题。同时还要满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最终选择参与了 《深度学习视域下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根据地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学生空间定位的问题为前提,研究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空间定位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穿插读图方法的讲解,深度学习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为目标,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题符合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深度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其中,让更多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挖掘学好地理空间定位的意义,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贴近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课堂参与度,这也符合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我常常注重反思,注重反思细节,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何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同时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智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