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以来,课题研究工作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地展开,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展开文献研究
课题组继续展开文献研究,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阅读了袁孝亭主编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等相关书籍,通过文献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推进课题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明确初中阶段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应达到的目标,探索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方法,以深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行动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进行案例研究,开展研究课、综合实践活动、学术沙龙等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在七、八年级分别开设培养学生空间定位的研究课。课题组老师共开设了《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巴西》、《极地地区》等区域学习的研究课,通过课例研究探讨怎样通过地图观察地理事物的位置,学会描述地理事物位置的方法以及对地理事物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能理解不同区域在不同自然环境影响下,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生产,形成怎样的生活习惯等。通过课例研究,初步形成区域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平时的读图观察、描述位置、评价位置、分析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人地和谐的正确观念。
(2)在七、八年级展开地图游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时,利用园区平面图学会查找游园目的地,能选择正确线路顺利到达,形成游玩线路图展示交流。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3)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调查方式,进行初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现状调查,了解现阶段初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课题组研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4)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商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优化研究方案,在后期的实践中推进。
三、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申报以来,积极参与研究,平时及时做好反思总结并撰写成文,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发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袁林艳 论文《关于深度学习视域下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文献综述》发表于2022年1月《启迪》
潘亚波 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策略》发表于202107《当代教育家》
潘亚波 论文《“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研究》发表于202110《时代教育》
俞顺 论文《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发表于《安家 校外教育》2022年
王珏婷 论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发表于《素质教育·学生之友》2021年21期
李焕 论文《基于核心素养“因地制宜”深度学习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发表于2022年8月《中国教工》
张怡 论文《活化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发表于《安家 校外教育》2022年15期
吴建国 论文《地球仪学具的制作与应用》发表于《课程与教学》第3辑
课题组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研读相关文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展开研讨完善研究方案,课题按研究计划顺利地展开研究,并及时在课题网站更新研究动态,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每位成员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后期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将再接再厉,按照研究方案,结合实践不断调整完善,确保课题扎实有序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