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活化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发布时间:2022-03-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袁林艳

  湖塘实验中学   张怡

  摘要:初中地理作为文科与理科知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不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本文以活化地图为出发点,对训练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活化地图;初中生;读图能力

  引言: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活化地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整合学过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架构。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与课程有关的图形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很难被理解。而且,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图形知识,很容易被混淆。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学科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而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既让学生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学习热情,又可以将地理知识简化,让学生用简单的学习方式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

  训练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图形。初中地理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地理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而面对众多的图形,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图形。

  1.学会按照正确顺序观察图形

  地理的图形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时,应以正确顺序进行观察,不可按照自己的思想随意观察。比如,在教授《世界的气候》时,学生要先学会观察全球的气候分布图,再观察各个半球如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的气候分布,最后再观察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城市的气候分布。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对比得出对应的结论,进而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2.学会多角度观察图形

  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图形,避免单一的观察角度影响学生对地理图形的理解。比如,在教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让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利用经纬度记录出气温变化的不同,或者根据气温的不同将国家进行分类。教师通过这种多角度观察图形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加深图形在学生脑中的记忆。

  (二)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

  地理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图形之后,再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自行分析,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将文字和图形内容相结合,深度发掘更深层次的知识理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疑问。比如,在教授《水资源》时,让学生观察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并分析为什么水资源会分布不均?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规律,并结合之前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总结出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气候的变化、地形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所以才会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通过对图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将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学生在学会如何看图之后,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绘图的能力。自己学会绘制地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地理空间,对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将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先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地理图形,让学生对其进行临摹。比如,在教授《疆域》时,教师会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位置、行政中心等,因为内容较多,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熟记,这就出现很多学生记不住或者混淆内容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图,并根据各个省的图形形状进行临摹,从而加深学生对各个省份的轮廓了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加以练习,并利用比赛画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画图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地理空间感,并为以后的地理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看图是基础,学会应用图形才是解题的关键。地图是客观事物的表现,图形当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讨各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授《人口与人种》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全球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观测到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北美的东部人口比较密集,教师让学生思索为什么这些地区的人口比较密集,这时候,学生可以根据之前学的五带分布情况,观察到人口密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热带,根据地形图观察到大部分地区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区域,根据耕地分布图观察到人口密集的地区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域。综合所得人口密集区域就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区域。再比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从而得出地形对气候的重要影响。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发掘图形中隐藏的重要信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图形信息,从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五)以图提问,帮助学生提升读图能力

  地理图形是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和补充,教师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时,教师让学生根据长江流域电站分布图、地形图和气候图探讨为什么国家要在长江流域建造众多的水闸和大坝呢?学生根据对图形的认知和剖析,才知道是因为天气和地势的关系影响到航运能力和水力发电效率,所以我国才会在该流域建造众多的水闸和堤坝。教师通过这类的教学形式,由浅到深,逐层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综合所得,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图形的认知,图形在地理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整合到一起,对知识进行归类分析,使地理知识更有条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学生对图形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成绩,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与文献:

  [1]张爱云.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例谈[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7):79-80.

  [2]李冬秀.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0):54-5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