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又到了岁末年初的时候,又到了期末总结的时候。这个学期在工作室参与四次集体活动,完成各项专题任务,上研究课,发表论文等等,自己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现总结如下:
一、以理论更新推动教研水平提升
工作室的每期活动中都会有主题研究与文献分享,让我受益良多。
如教研室张立成主任每次做的专题讲座都会让我打开思维,对教学教研有新的领悟。张主任在《作文教学的着眼点》讲座中提出:依托教材的微作文训练;以思维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结合学情的分层作文训练;基于情绪与兴趣的作文训练。这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张主任在《写作语言的训练》讲座中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具体而微地指导,都让我们打开了新的思维之窗。
胡主任为了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还专门请了特级教师兼杂志社主编徐惠仁主任为我们开专题讲座,教我们如何做论文,教我们如何在“五分写作”的课题下,做具体的研究。
每次活动胡主任高屋建瓴的总结发言,细心耐心地督促指导也都让我们受益良多,促进我们不断成长。
本学期借助研究任务和上课实践的契机,我做了几篇论文,分别为《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作文教学体例研究》《语言描写在分步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初中语文“支架式”作文教学研究》《记叙文中巧妙“引用”的指导策略》《初中生写作情况调查研究》,虽然并未完全发表,但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收获良多,也相信努力下去必有回报。
二、以课堂实践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每一次活动的研究课是最让人期待的,因为总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教学技能,总能在互相学习,交流探讨中取得进步。
曹小凤老师的《学习“特写”》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从教材中来,到写作中去。也让我关注到将视频引入到写作课,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意写作,既能增强观察的细致性,又能加深体会。
顾榴英老师的《尝试创作诗歌》,将单元写作任务和写作练习发挥出了最大价值,续写诗歌《礼物》,自由创作诗歌,师生一起交流分享,评价修改。顾老师在诗歌写作教学上做了一次勇敢地尝试。
周春艳老师的《思路要清晰》,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像老师一般展示自己的创作,并指导同学们如何写作。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写作的热情,学生们表现地积极踊跃。
本学期我自己也开设了一堂实践课《记叙文写作:学习引用》,在这堂课上,我想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和引用意识,让学生知道语文阅读积累、生活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积累的东西,要学会去运用。在教学中,我比较注中学习方法,语文虽然是偏向于主观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使是作文也是如此。所以,在课堂的设计中,我主要以三大块来构建:在阅读中总结方法、在评价中巩固方法、在写作中运用方法。课堂时间紧张,虽然完成了基本的流程,但是学生写作的时间明显不足,我也由此产生了一点困惑,作文教学的课堂,是多教方法呢?还是多留时间写作呢?下一次的实践课我准备以学生写作练习为重点再做一次尝试,比较一下效果如何。
百岁老人许渊冲说“人生无非是尽其所能,得其所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尽最大努力,得到我所喜欢的东西,重过程,有结果。